科普中原百家谈丨遭遇极端天气如何应对?科学避险不再谈“天”色变

[娱乐] 时间:2024-04-29 17:07: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86次

原标题:科普中原百家谈丨遭遇极端天气如何应对?科学避险不再谈“天”色变

近日,天水利部发布消息,科普受强降雨影响,中原遭遇再谈江西、谈丨天气福建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广东114个地区发布暴雨预警。极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科背景下,强降雨、学避险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趋势愈加明显。色变如今,天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科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中原遭遇再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谈丨天气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极端重要因素。

今年5月12日是对科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是学避险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全国防灾减灾日临近,5月10日,由河南省科协主办、大河网承办的科普中原百家谈第二十七期,特别邀请到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朱业玉、郑州航空港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参谋卢奕儒两位嘉宾,为大家详解极端天气气候及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科普中原百家谈第二十七期采访现场

危害丨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正常生活

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朱业玉介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在统计学意义上讲,是指天气(或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状态,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或小概率事件。

“我们常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几类,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较大。”朱业玉表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可以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破坏及损失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

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朱业玉

原因丨人类活动、自然演变等多种因素共同驱动

什么原因导致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朱业玉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大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趋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正导致一些地区极端高低温、极端干旱、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而且强度也呈现增大趋势,过去“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似乎现在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发布的产品图(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任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都是许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大自然演变可能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在大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整个地球气候系统受到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让每年的天气气候背景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人类活动已对气候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导致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有时出现的是单一的、局地的极端天气,有时则是一连串、有传播效应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科普网

识别丨提前预判风险防患于未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虽然发生概率小,但致灾强度大、灾害后果重,给防范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存在精准预报难、突发性强、灾害链条长和处置要求高等特点。气象、水利、环保等多部门目前通过地面与高空气象观测、雷达与卫星遥感监测及时发现大气性质、运动方式与强度以及大气成分的异常变化,以识别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判断其时空分布与发展趋势。

公众如何识别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对此,朱业玉提出以下4点建议:

(1)当得知将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首先确定此类天气对将要从事的活动是否会产生威胁,如果是就要改变活动计划。

(2)判断住所、工作场地或上下班途中有无隐患,尽量远离不要贸然靠近。

(3)判断自身有无应对突发情况和危险的能力,比如年龄、体力,自救技能等,如果没有也不要贸然行事。

(4)及时掌握最新气象信息,如有重大灾情出现,一定要听从政府统一调度。

郑州航空港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参谋卢奕儒

应对丨遭遇极端天气气候科学应对“见招拆招”

遭遇极端天气气候如何科学自救互救?对此,郑州航空港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参谋卢奕儒根据洪水、泥石流、山体崩塌等不同极端情况进行分类介绍。

(一)如果遇到洪水,可以采用高处转移:时间充裕的话应按照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水上转移:在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有通信条件,可以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与受困情况,等待救援;也可以拨打119报警电话求助。

(二)遇到泥石流,要往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到平整高地躲避。

(三)遇到山体崩塌,往两侧跑;位于崩塌体顶部,迅速向崩塌体的后方或两侧逃离;位于崩塌体底部,迅速向崩塌体两侧逃离。

她同时建议大家日常准备手电筒、干粮、防水板、绳子、沙袋、救生衣等急需物品防患于未然。除了自救技能,她强调面对极端天气还要学会 “应急避险”。以暴雨、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为例,如果是暴雨天气,电闪雷鸣时,身处老旧小区要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尽量不要在室外使用手机。远离树木、路灯和高压电线等,避免雷击触电、砸伤风险。不要走低洼危险的地方,找到地势较高的位置作为临时避难地点。建议平时多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通过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学习防灾避险知识。

最后,朱业玉补充表示,能否有效做好预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出准确预报,这是最基础的前提条件,也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完善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防御机制,在相关预案中建立健全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把预报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有效告知广大公众;三是提高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让公众具备或提高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申华/文 马绍坤 牧堃 刘晓明 魏凯/视频)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