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作家”杨本芬:阅读抵御苦难,充盈自己

[综合] 时间:2024-04-29 17:55: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0次

80岁,灶台作家应该正是充盈自己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而在江西南昌,杨本御苦退休职工杨本芬却在80岁后连续出版了三本书,芬阅让自己有了新身份——作家。读抵 而她的灶台作家创作是在退休之后,从厨房里开始的充盈自己。

厨房里开始写作 80岁出版畅销书             

在洗菜沥水的杨本御苦间隙、在等汤滚沸的芬阅空档,杨本芬随时坐下来,读抵在灶台边写下几行字。灶台作家这样的充盈自己创作方式开始于2003年,那年杨本芬的杨本御苦母亲梁秋芳突然离世,写作,芬阅成了当时63岁的读抵杨本芬抚平伤痛的生活方式。

杨本芬:内心就是,真的像掏空了一样。很痛苦,很痛苦,不把她记下来,妈妈就这样消失了,我记下来这些事情,好像我也和妈妈讲了一次话一样。

一边是家人热气腾腾的烟火生活,一边是记忆里汹涌而至的往日回忆。在家里的任何角落、任何闲暇片刻,杨本芬都能提笔写作。随手写满的稿纸也沾满了生活气息。

杨本芬的母亲梁秋芳出生于1914年,年少时是富家小姐,后来在时局动荡中走向坎坷。母亲当过村小教师、也曾靠乞讨度日,经历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的无尽辛酸。作为家里长女,杨本芬从小为母亲分担家务,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杨本芬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题开始写作母亲的故事,创作持续一段时间后,被当时在杂志社任编辑的女儿章红意外发现了。她十分惊讶于母亲用文字讲故事的能力。

杨本芬二女儿 章红:就是觉得它非常有生活本身的质感,因为这个东西很重要,文字你有没有生活的质感,读者是一看就能够感觉出来的。所以首先我也是作为她的读者,我就会被这种质感打动,然后我就意识到了它的价值。

2009年,章红以《妈妈的回忆录》为题,将母亲的文章发到了网络论坛上,没想到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情。

十多年来,时常有人联系母女俩想把这个故事出版成书。

杨本芬:根本没有想到出书,就是把这些事记录下来,但是贴到网上以后了,他们那些人一看就说这个要出书,好多单位也是找到这个要出书,但是后来,还是不了了之。

素人创作者、普通人的生平纪事,这样的作品市场并不看好。几经波折,直到2020年,杨本芬的第一本书《秋园》才终于问世。书中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家庭在苦难中挣扎求生,展现了历史变革中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坚韧与美好。

书中杨本芬这样写道:这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脆弱。但在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秋园》一经出版广受好评,一年内接连加印14次、销售8万多册。

阅读 抵御苦难 充盈自己

80岁,老人写的书终于出版,而且得到了读者很好的反响。杨本芬的创作也一直在持续,到今年2月份,她已经连续出版了《秋园》《浮木》《我本芬芳》三本书,让同龄人,还有现在的年轻人看到了那个年代普通人在历史沉浮中坚韧向上、追求幸福的时代缩影。

杨本芬告诉记者,自己一生都在不停地奔波,种田、挖草药、当工人、从事汽车运输工作……与文艺创作相去甚远。那她为什么能提笔就写出这么多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呢?

杨本芬的书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欢迎,她很喜欢与年轻人交流写作和阅读的心得。在她的作品中也经常提及母亲和自己对读书的喜爱。

杨本芬说,自己一生对书本有着最质朴的敬畏与渴望,这一点深受母亲的影响。在家庭窘迫到出门乞讨的情况下,母亲依然坚持让杨本芬上学,17岁那年,杨本芬考上了岳阳工业学校。

杨本芬:妈妈非常伟大,非常非常伟大,没写书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感觉。写完这本书之后,越发觉得妈妈伟大。我实际上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她是怎样想的,她就一个人把这个担子担起来,让我去读书。记得我去上学的时候,妈妈送了我十里路,站在山坡上,看着我走,我是眼泪汪汪。

进入学校的杨本芬对读书十分痴迷,对她来说,日子很苦,但是有书就行。

杨本芬:在被子里,拿个手电筒照着,那个时候眼睛好,右手就翻(书),左手就照着,也不会瞌睡,没有打过瞌睡,天亮了我都不晓得,用被子蒙着的。这个需要也好像是生存一样的,那么苦,我还是喜欢读书,喜欢看书,这就是生存的需要,这个也是遗传我妈妈的。妈妈手不离卷,一直看书。

杨本芬时常调侃自己是个不走运的人。她在还有3个月毕业时,学校突然停办了。流落到赣西北山区的铜鼓县,做了一个和当年母亲如出一辙的决定,嫁给了一个没见过两次面,但承诺能继续帮助他读书的男人。然而,继续读书的愿望终究落空了。婚后,杨本芬生了三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但只要听说谁家有本新书,杨本芬总是想方设法去借阅。

几年前,杨本芬的膝盖做了手术。快90岁的老伴也是疾病缠身,靠她照料多年。杨本芬的生活并不轻松,但是她的写作却从未停歇,她在书里说,人到晚年,我却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车,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推着我轰隆轰隆向前赶去。

腿不疼的时候,杨本芬时常到楼下走走,因为读书多、会讲故事,邻居们都喜欢和她聊天。长年的阅读积累与讲述分享,让杨本芬晚年的文字创作变得顺畅起来。

笔耕不辍绽芬芳 书香家风代代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说成了杨本芬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她走上作家之路的重要前提。这一点她深受母亲的影响,而她更把终身读书的理念贯穿在自己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杨本芬的三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他们居住的山区小县城里是非常罕见的。读书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传承,书香浸润着下一代更好地成长。

正在进行线上教学的是杨本芬的大女儿章南,在南昌一所高校任教。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当时大家生活都不富裕,不少小伙伴都早早地忙着出去帮着家里干农活、打零工,而自己家的氛围完全不一样。

杨本芬大女儿 章南:妈妈就是她喜欢看书,所以带着我们也就看书。

1979年,章南高考因4分之差落榜,志愿顺延到中专。那个时代,周边人都认为16岁的章南已经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杨本芬却坚持认为,16岁不能给人生设限。

杨本芬大女儿 章南:80年代读个中专已经很不错了,就读个中专吧,老师也说读个中专吧,但是我妈妈就是坚持都要去读大学。所以后来,我又重读了一年高二,又考上了大学。我就特别感谢妈妈这个坚持,可能多读点书总归是路更宽一些,选择性更强一些。

从小在书香氛围中长大的二女儿章红,则直接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在儿童文学领域成绩突出,获得过冰心奖。

杨本芬二女儿 章红:我考大学,我是考进南京大学化学系,后来我转到中文系,我觉得也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这个爱好是我妈妈从小潜移默化对我的一种影响。这个转系的选择也影响了我后面的人生,所以一切东西都是很微妙,目前来看,又是很美好的安排。

作为母亲的第一个读者、第一位编辑,章红自我调侃说,自从母亲出书后,她就从家里的文一代变成了文二代。她非常感谢母亲,让她从小就爱上了阅读和写作。她也非常高兴,同样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母亲,在耄耋之年终于找到了自我,绽放了芬芳。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