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舱日记⑩:终于,66岁的妈妈回家了!小区还办了一场特别的“仪式”

[探索] 时间:2024-05-02 04:09: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0次

原标题:进舱日记⑩:终于,仪式66岁的进舱妈妈回家了!小区还办了一场特别的日记“仪式”

新冠疫情严峻,东方网记者刘晓晶近期核酸检测呈阳性,⑩终目前已被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相关治疗。于岁他将在方舱内为大家带来相关一线报道,区还聆听阳性感染者的办场心声,讲述方舱医院的特别见闻,记录一次特别的仪式“进舱日记”。

今天,进舱看到上海的日记确诊数字有所下降。而对于命运多舛我们一家而言,⑩终也终于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于岁消息——我的妈妈康复回家了!

看过我之前的区还方舱日记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我的办场妈妈在4月8日确诊新冠肺炎。4月16日,我妈妈已经连续两次核酸报告呈阴性,符合了出舱条件。今天上午,经过中转隔离点的确认,66岁的妈妈正式解除隔离管理,回家啦!

有意思的是,这个好消息不仅让我们一家非常兴奋。我们所在的居委、志愿者甚至是街坊邻居也都在为我们开心。

妈妈告诉我,早上坐转运车回到小区时,她发现,闵行区浦江镇第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秦玉田和多位居委工作人员,早早就在小区门口等着了。她们甚至还举行了一个简单、简单的小仪式,给老人家一点点小惊喜。

妈妈是一名退休的人民教师,干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工作,也见识过不少人情冷暖。但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仪式,依旧让她感动不已。她在电话那头跟我说起这些事时,言语中都有些哽咽了。

不过,有些话,我并没有跟妈妈说得太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背后,这群默默付出的基层干部、志愿者们还为我们做了不少事。

这些事,可以称得上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了。

比如,7日晚上妈妈被“大白”接走后,由于走得很急,妈妈根本没来得及拿上家中的钥匙。作为我们一家最早康复的她,应该怎么回到家中呢?

当我把困扰告诉居委会后,小区志愿者于素芳、居委会工作人员李佳很快和我取得了联系。

“阿姨确定什么时候回来了吗?进门的事,你们不用担心,应该存在什么障碍。”

对于困扰我好几天的问题,居委会的响应堪称效率。他们告诉我,就在这两天,小区里就有多位出门忘记带钥匙的居民,物业都帮忙找了专业开锁的人员。“这也适用于你们家。望知悉。”

今天上午,母亲还没回家前,于素芳又主动跟我取得了联系:“开锁师傅上门预计得30分钟左右,你到时候提前告诉我。”

△和志愿者的对话截图

除了回家“难题”,还有另一件一直困扰着我,恐怕也是困扰着广大阳性感染者的问题:等我们康复回家之后,家里的消杀问题如何解决?家里遗留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居委会的李佳第一时间解决了我的疑惑:“我们联系了专业消杀团队,秦书记转告,请放心,我们一定安排在阿姨回家之前对家里进行消杀,还有生活垃圾的处理。”

“消杀人员半小时内到,开锁的物业也联系到了!”

“谢谢您!你们辛苦啦!”

“不客气,应该做的分内工作。”

“锁开好了,消杀已完成,垃圾已清理完毕。”

“实在太感谢了!”

“好了,你妈妈回家了!”

“谢谢!”

△和书记的对话截图

这是今天我和居委书记秦玉田的对话实录。三言两语,看上去很简单,但这背后居委会所付出的努力和我内心真挚的感动,可一点都不简单。

说句实话,在这次疫情之前,我虽然在小区整整住了12年,但我对居委会干部的认识和接触几乎为零。

但是,就是在这短短十天不到的时间里,居委秦书记和各位工作人员一直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阳性后的转运安排到回家后的生活保障,居委的工作真的很繁杂,甚至很繁重。但是他们的无微不至,值得我们小区的居民为他们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不仅是体贴的居委会。在我进舱前后这段时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那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

就在我妈回来前,我收到了邻居的一条微信。大意是他们给我妈准备了一点蔬菜和消毒液。

真的,我挺意外的。其实,我们一直因为我们一家的阳性而深感愧疚,毕竟这给邻居添了不少麻烦。但他们非但没有“歧视”我们,还给我们提供了暖心的帮助。得此邻居,与有荣焉。

而就在妈妈回家之前的5分钟,我还接到了小区志愿者于素芳的电话。原来是负责给我们家消杀的工作人员还要给我们说一些注意事项。

“家里可以触碰的门把手,水龙头,还有厨房的碗筷,茶几等这些平时容易触碰的地方千万注意,建议等喷洒的消毒水干透之后,再自行进行一些消杀处理。其他的地方我们全部进行消杀,请放心!”

“谢谢!辛苦!”

“不客气!”

还没等我来得及多说几句,他们就匆匆挂了电话。我都没赶得上去确认是谁帮助了我们。

“感谢河南平顶山中督应急驰援上海,为我们小区做专业消杀,感激感恩!”后来通过于素芳的微信朋友圈这段话才知道他们是谁。

无论是志愿者于素芳,还是来自平顶山的好心人。这一次的疫情中,真的有太多来自基层的“无名英雄”,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在这里我无法一一鸣谢,也希望通过我的日记,能让他们的努力被看到,让他们的付出能够给每一位还在困难中的人们一点力量。

回到“久违”的家中,妈妈难掩激动之情。回想这次感染新冠的经历,她因为接种了3针疫苗,是我们一家症状最轻的,恢复得最快的人。

此时此刻,我们一家三口依旧还在世博方舱康复中。在方舱里,我也看到了不少老人。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没有太多的症状。其实,在方舱里,这些老人并没有你想象的“弱”。

△4月12日,一位来自浦东的上海爷叔病友与方舱“大白”微笑面对镜头

上图这位上海爷叔,是我进舱以来聊得比较开心的朋友之一。这张照片,是他主动要求我帮他拍摄的。

风趣幽默的“上海闲话”,头势清爽的造型,你一看图片就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上海老克勒。虽然他目前核酸依旧呈阳性,但似乎一点都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和“腔调”,“么事体,伐急!慢慢康复!”

爷叔也是我们进舱日记的忠实读者。我跟他说今天打算用一张他的照片。爷叔摆摆手,“老了,老了!”随后他话锋一转,开心地说道,

“侬看,爷叔卖相还可以伐?”

说着说着,我和爷叔惬意地笑了。

虽然,方舱医院里有不能洗澡,移动厕所气味大、室内空间流动不足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也在想,一些老年人都能乐观地尽力去克服困难,我们年轻人就更加没有理由去抱怨这抱怨那,坚持一下就好。你说是吧?

△4月13日,一位爷叔病友做起了方舱医院的志愿者

△4月14日,两名爷叔病友正在医生台配药

△4月18日,一位爷叔病友正在方舱里看手机

△4月18日,一位爷叔拄着拐杖行走在方舱里,这一刻莫名看得我有点心酸。欣慰的是,爷叔的状态很好,看上去很坚强

△4月18日,一位老年病友正在床上休养生息。

△4月18日,一位老年病友正在与人聊天。

△4月18日,在方舱的走廊,两名爷叔病友正在聊天。

△4月18日,跟年轻人一样,一位爷叔病友正在床上悠闲的看手机。何以解忧?唯有手机。

策划:卞英豪

记者:刘晓晶

编辑:小刘、卞英豪

审稿:钱程灿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