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鞋匠的坚守之路:缝补60年即将迎来“新生”

[知识] 时间:2024-04-28 05:41: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06次

原标题:古稀老鞋匠的新生坚守之路:缝补60年即将迎来“新生”

题:古稀老鞋匠的坚守之路:缝补60年即将迎来“新生”

作者 施紫楠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脚下,有条“庾村民国风情街”,古稀街上历史最久的老鞋店铺是一家布鞋店。

店主李林森年逾古稀,匠的坚守将迎做鞋匠已近60个年头。缝补走进布鞋店,年即八九平方米的新生小屋内堆满传统布鞋,两排木头鞋楦上,古稀一堆堆鞋底、老鞋布料,匠的坚守将迎乱中有序。缝补

李林森子承父业。年即1938年,新生在杭州“边福茂”鞋店做学徒的古稀父亲为避战乱回到老家,在庾村开办了一家布鞋店,老鞋以此谋生。13岁时,李林森就跟着父亲学手艺,19岁独立支撑门面。

“别以为布鞋是布做的,就不耐穿。‘边福茂’的布鞋出名,就是因为一个‘耐’字。”李林森说,“鞋面穿旧不走样,鞋底穿破不毛边”是当年人们对“边福茂”布鞋的美誉。而如今他做的布鞋,仍有着这样的传承。

李林森做好一双布鞋,需要28道工序。糊布衬、剪样板、粘鞋面……光做一个鞋帮,就有八九道工序。再把鞋帮和鞋底钉好,到鞋楦定型、用白碳烘干,李林森每一道都不敢马虎。

“布鞋的‘硬核’是鞋底,一定要用手工纳才牢固、舒服;鞋帮是鞋的‘界面’,不但要耐用,还要好看;纳鞋用的棉线也要加工过,才能上手又耐用……”60年来,李林森做鞋始终遵循师道,不敢有违。为了让白底黑帮的布鞋看起来更分明,讲究细节的他还给底边涂上白色的乳胶。

“黑是黑,白是白。”在李林森看来,一双简单的布鞋也要有自己的特点。

平均一年,李林森要做2000多双鞋,样式也从传统的圆口、小方口布鞋,转变成了如今的松紧鞋。不变的,是老人对传统老手艺的坚守。

然而,传统手工艺的东西,总在新兴事物兴起时受到冷落,布鞋也不例外。尽管手艺好,李林森也同样经历过生意清淡的日子。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上花式皮鞋、旅游鞋、球鞋等各种新式鞋子的出现,穿布鞋的人渐渐少了。

“生意冷清的时候,收入只够勉强养家糊口。”即便那样,李林森也从来没有想过转行。自鞋店1973年搬到庾村民国风情街,47年来,摆在窗边的西湖牌缝纫机位置一直没换过,他也一样固守着鞋店。

“没什么可做的,不做这手艺就丢了。”李林森知道,自己并不是没有转行的机会,只是舍不得布鞋这行当,“做鞋就像做人,‘敲钉钻脚’,凡事都要细致认真,严严谨谨。我也不希望从老一辈人那里传来的手艺,丢在了我手里。”

眼看店铺难以为继,李林森也曾盘算过关店歇业,回家养老。

但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力推进,莫干山“民宿经济”风生水起,游客络绎不绝。游玩的客人从庾村民国风情街经过时,都会走进李林森的布鞋店,围着他和布鞋店拍照。

就这样,李林森的布鞋店升级成“网红打卡地”,生意再次红火起来。传统的老布鞋迎来“新生”,让李林森再度充满了干劲。他说,只要自己做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李林森目光所致,布鞋店的橱窗内,静静伫立的样鞋,正向一位位来访者诉说着传统手艺的质朴与经典。 【编辑:姜雨薇】(姜雨薇)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