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玛多,我们来了! 正文

玛多,我们来了!

[焦点] 时间:2024-04-28 23:01: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21次

原标题:玛多,玛多我们来了!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5月22日2时04分,玛多震级7.4,玛多震源深度为17公里,玛多强震突袭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多与玛多相邻的玛多玉树藏族自治州震感强烈。

玉树与果洛山水相依,玛多血脉相连。玛多玛多震区同胞遭受的玛多灾难,经历过“4·14”玉树强烈地震的玛多玉树人民感同身受。

同气连枝,玛多守望相助!玛多一方有难,玛多八方支援!玛多从玉树州委、玛多州政府到各地各部门,从消防指战员到医护人员,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专业救援队到普通志愿者,凭借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一股股“玉树力量”向玛多汇聚,一场跨区救援大战在雪域高原上展开……

“4·14”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倾力无私支援玉树,现在果洛州玛多县发生地震灾害,我们一定要以感恩之心、报恩之举,尽全力支援玛多抗震救灾,这是玉树州干部群众的一致共识。

“感恩”“尽全力”——部署会上的这些关键词,让所有玉树人感受到了肩头的特殊责任。

对内,各市县特别是临近玛多县的曲麻莱县、称多县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地震灾情排查统计工作;交通、水利、电力、通讯、自然资源等部门迅速排查安全隐患,并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对外,受玉树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玉树州消防救援支队(9车41人)和医疗救援分队(2车10人)以及调拨100顶救灾帐篷连夜驰援玛多县。

玉树市和玛多县地理毗邻,玉树在“4·14”地震中积累了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和装备精良的专业队伍,支援玛多抗震救灾,玉树具有特殊优势。

快!快!快!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5月22日04时07分,接到总队增援命令和州委州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后,玉树州消防救援支队,携带破拆、顶撑、搜救、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等2148件套器材装备,在经过近8个小时的奔袭后,于5月22日上午11时30分许抵达果洛州玛多县,成为第一批进入震区的消防救援队伍。

一同到达的还有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护理等专业的12名医护人员组建的医疗救援队,成为首批抵达震区的州外医疗救援队。

除了救援器械,匆匆出发的救援队没带多少食物,没带睡袋帐篷,因为他们知道,来自玉树的后续救援队伍正火速跟进!

昼夜兼程,玉树州第一批抗震物资,110顶棉帐篷为雪夜里的群众送去了温暖。

从玉树市出发,4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车队一路爬升至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雨雪交加,气温骤降,恶劣的气候环境让每一位救援队员更加急切想前往灾区。

玉树州消防救援支队到达玛多县黄河源广场安置点后,迅速投入工作状态,拿装备、搭帐篷……

玉树州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仁青贤说:“到达县城后看到灾区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真的很欣慰,按照总队前方指挥部命令,我们迅速成立一支前突小分队,共2车11人前往玛多县玛查理镇野牛沟村,对村民伤亡、房屋受损等情况进行灾情摸排。”

剩下的人员也没有闲着,后勤保障组按照“主动保障、靠前保障、科学保障”的要求,根据跨区域战勤保障方案,全体保障人员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密切配合,为救援指战员提供饮食、住宿、卫生及相关生活物资;支队通信保障分队,通过快速搭建前方指挥部、地震救援支队三级通信指挥体系,利用卫星电话、4G单兵图传设备和无人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侦察,实现了互联网、卫星网、指挥网的“三网互通”,确保了灾害现场应急通信“组成网、随人走,不中断、联得上,看得见、听得清,能图传、能分析”。

“安营扎寨”的工作很快完成了。一个个消防指战员眼中布满了血丝,脸上写满了疲惫,但是他们没有休息片刻,迅速对临时安置点开展防火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并帮助受灾村民搭建帐篷。

“连夜赶路,又要干体力活,是不是很疲惫?”

“当年玉树地震时,他们来了,现在换我们来,这一点点辛苦不算什么。”

尤记得,2010年玉树发生的那场地震,天地震动,山河变色。国家调度,全国支援,各行各业人倾尽所能,只为帮助玉树人重建家园,11年过去,玉树在废墟上重建,玉树人在伤痛中重生。他们接受了全国人民的爱,在玛多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义不容辞地把爱传递出来。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回报恩情,这是人间正道,这是大爱无疆。

心怀感恩之情,传递人间大爱,第一时间汇聚起抗震救灾的人间大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灾情现场得到了完美诠释,灾情现场处处展示着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程宦宁 殷之皓 张多钧 公保安加)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