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在印度,心理学成了最热门文科专业 正文

在印度,心理学成了最热门文科专业

[百科] 时间:2024-04-29 15:32: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41次

    

作者 | 索那瑜

在东印小镇长大、比他人早慧,心理学成喜好阅读的最热女孩阿蒂,从小常因焦虑而产生呼吸困难、门文视线昏黑甚至晕厥,科专或因为考试压力过大,在印度她不得不透过自伤来缓解。心理学成

在她的最热小镇,人们不理解精神疾病,门文阿蒂常受到老师甚至校长的科专责备,他们认为她的在印度行为都是在给自己与他人制造麻烦。阿蒂告诉我,心理学成考上德里大学英语文学系后,最热她终于不再被当成异类。门文

在那里,科专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女学生们,不是在吃药,就是在接受心理咨询。没有人会避讳这一点。

“心理热”

阿蒂就读的是德里大学最好的“圣罗摩夫人女子学院”,她的同学们是来自印度各地最优秀的女学生。许多同学都有精神疾病诊断,她们并不避讳提到自己有抑郁症、躁郁症、ADHD、创伤后症候群等,甚至把它当作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从小地方来到德里这个大城市的阿蒂,在“圣罗摩夫人女子学院”这个特殊的属于精英的小园地,仿佛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宿敌》剧照

这几年,印度大都会地区,如德里、孟买、班加罗尔、清奈,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意识高涨,许多人怀疑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寻求诊断,也都在寻求心理咨询的服务,与十年前的光景大为不同。

十年前,我在班加罗尔的好友茱蒂,像阿蒂一样,是毕业于英语文学系的好学生,先生在跨国资讯科技公司当高阶主管,夫妻两人感情很好。茱蒂婚后开始有抑郁症的症状,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每天无法起床,做任何小事都感到异常困难。当她决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找精神科医师问诊,先生与公公婆婆都无法接受,认为媳妇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意味着他们做错了什么,是家族极大的耻辱。这使得茱蒂的处境更加求助无门。

近年来,印度大都会区的风气吹起“心理热”。年轻人专业选择的变化,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过往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最好的人文学科的学生第一志愿是英语文学系,当时英语好又有文学素养的人可以直接进入商业公司或公务系统。印度独立后,机械与工程学系更受欢迎,然而在文科方面,英语文学系依然具有相当崇高的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地位,依然被当成是第一志愿。现在情况大为不同,文科同学的第一志愿已经不再是英语系,而是心理系。阿蒂说:“我的同学们大都是心理系没考上才来读英文系的。”

《英文系主任》剧照

在过去,不安于现状的精英多是浪漫的文青、是理想主义者,很多人想要透过学术研究或创作来改革印度社会,而今日那些对课堂感到不耐烦的、对未来充满野心、跃跃欲试的同学们,想的则是创业与赚钱。印度的青年学子懂得这一波“心理热”带来的商业机会,他们的志向可不只是当一个心理咨询师。

就读德里安贝卡大学心理学硕士班一年级时常缺课的阿雅告诉我:“去上课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我没时间浪费在读那些没有用的东西上。”我问她:“那你在忙什么呢?”她说:“我在创业,我正在跟合伙人研发一个新的APP,透过这个APP家长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小孩有没有自闭症,可以及早发现,及早就医。”

阿雅说:“我没有时间了,我必须赚钱。”我问她:“是家里的要求吗?家里很急着需要钱吗?还是爸爸妈妈希望你早点赚钱?”她说:“没有,他们没有这么希望,是我自己,我已经21岁了,我哥哥是学资讯工程的,他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赚很多钱了。”

“人人都是心理咨询师”

印度的心理热,高度仰赖应用资讯科技,在2021年、2022年新冠肺炎封城期间,新兴心理APP如雨后春笋,只要按键按下,就可以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与心理咨询师约线上咨询的时间,线上咨询、线上付款,封城期间的心灵良品。

本来没有心理咨询文化的印度,一直以来并没有相关从业人员教育训练与职业的法律规范。2021年4月,印度的健康部才通过全国医疗保健相关专业委员会来研拟相关教育与职业规范,至今依然尚未真正执行。当前的情境可说是:“人人都是心理咨询师”。

《炙热》剧照

35岁的医院行政人员阿美在疫情期间离婚,心情低落的她透过网络平台联系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这位男性咨询师开始诉说自己的分手经验与分手后曾想自杀的心情,阿美谈过后心情更糟,而决定不再继续。两天后,她收到来自APP的讯息,问她是否有兴趣在APP上注册成为咨询师。这些平台把咨询服务当商品来贩卖,就像在Amazon,你可以当买家、也可以当卖家。

我自己在印度就读心理学博士,钻研的不是心理咨询,而是由《梦的解析》的作者弗洛伊德所创的心理分析。认知行为理论所发展出来的心理咨询技术,教育人们面对无来由的情绪该怎么想、怎么做,如何有效地控制它。心理分析不同,维持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的方法,通过诉说与聆听自己,探索压抑与无意识,从根本处解决情绪的问题。

印度的心理分析发展史很长,印度心理分析学会创办于1922年,成立时间只晚英国心理分析协会三年。创办人基林·波些于1886年出生,是印度第一位心理分析师,他在1921年起与弗洛伊德有诸多通信。

《云端之上》剧照

印度心理分析学会创会会员15人中有两人是英国人,其中之一也是英国学会的重要成员柏克莱·希尔,他对印度人的分析非常有种族主义甚至种族歧视的倾向。他认为印度男人身上带有类似于同性恋者的性欲,容易导致他人的厌恶,今日读来简直是恐同言论。

但也并非无法理解,印度的男孩子身上有一种阴柔的特质,男男之间友谊很直接,肢体关系非常亲密,拥抱、牵手都是很自然的。我们常常在大街上看到手牵手走路的男孩子,这对崇尚阳刚气质的英国绅士来说,是喜爱又厌恶的。

不同世界观

基林·波些并不同意这样的解读,他认为问题出在弗洛伊德的伊底帕斯理论并不适用于印度人。印度人的世界观与性别认同都是更崇尚阴柔的特质、性别认同也颇为流动,男人并不排斥阴柔特质,许多母亲也喜欢为小男孩穿女装。波些常说心理分析和阿育吠陀药典或同类疗法一样,都是一种医疗体系,有其世界观,对不同的环境下的人疗效不一。

波些就像泰戈尔,也像很多20世纪初的中国文人分子,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基林·波些自己主修化学,是位化学家,但他也钻精梵文、思想史、同时也是实验心理学家、医生、教师、艺术家、翻译家和著作家。他还是非常受欢迎的童话故事书的作者。换言之,波些的精神分析实践不是那么“专业化”,是一种融合印度哲学、传统思想与其他兴趣的东西。毕竟关于人受苦的本质,不是一门一派、一套方法可以穷尽的。

《云端之上》剧照

心理分析在印度比较属于“上一代”人的理想,我在印度的心理分析师与老师们,大多是心理分析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们有着极低的物质欲望,一心求知、求真。他们一方面受到来自西方的全新的知识观点的吸引,一方面也了解这些知识在印度的限制与不足,他们更希望能够探索东西文化之间在人的受苦与人的潜意识上的差异。

印度心理分析师、学者、作家苏迪尔·卡可,毕生致力于建立印度心理分析学,他认为印度教的灵性修为与心理分析有相通性。在某次演讲中他说:“我常常很喜欢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比喻,心理分析与灵性修为之间的差别就像是大学的学士班课程与硕士班课程的差别,灵性修为是比心理分析更进阶的训练,然而,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同一的。”

苏迪尔·卡可也与基林·波些相似,认为“依底帕斯情结”的理论并不适用于印度人文化。因为印度人从未真正与母亲与自己的家庭完全分离而成为西方现代定义下的“个人”。他极为痛恨那些把与父母家庭深刻地相互依赖、纠葛的关系视为病理的、不正常的观点,毕生都在与之战斗。

《云端之上》剧照

他常常说一个故事,象头神伽内什是湿婆神与雪山神女帕尔瓦蒂的儿子,他的哥哥是战神鸠摩罗。在两兄弟小的时候,有一日,有位来自远方的旅者拜访他们的父母,赠送他们一颗神奇又美丽的芒果。

当妈妈帕尔瓦蒂想要切开来分食的时候,旅者说,这个果实不能切开,只能给一个人吃,他建议:“不如让两个小孩子比赛,谁能先绕世界三圈,谁就能获得这颗神奇的果实。”哥哥一听,立马启程,以最快的速度绕完世界三圈。

然而,当他回到家中,看见弟弟已将芒果拿在手上了,妈妈告诉他:“当你在外头时,你弟弟在我和你爸爸脚边绕了三圈,他说,我们就是他的世界。”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