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向海图强谱新篇 正文

向海图强谱新篇

[热点] 时间:2024-04-27 15:05: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65次

  本报记者 侯国政

  核心提示

  新时代承载新使命,向海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图强

  “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谱新篇在建设海洋强市上实现新突破”,向海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图强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大连市发出了向海图强的谱新篇时代最强音,按下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向海“快进键”。

  经略海洋,图强建设海洋强市,谱新篇这是向海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图强实际行动,是谱新篇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强省目标,向海更好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一核引领”作用的图强使命担当,更是谱新篇大连推进“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加速“三年GDP过万亿”进程,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的务实举措。

  一年多来,大连市强化顶层设计,相继实施设立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组建市海洋发展局,完善海洋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启动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筹建海洋专家智库、海洋重点项目库等与海洋高质量发展相关的举措,海洋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海洋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2年,大连市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17.4亿元,同比增长9.4%。

  高位推动

  变“新蓝图”为“实景图”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大连最鲜明的特色优势,也是大连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大连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良好。全市三面临海,拥有3.0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11公里海岸线。大连是“一带一路”建设海上战略节点、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大连海洋创新资源丰富,涉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海洋学科众多,拥有大量的海洋人才。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历程一再告诉我们,依靠海洋由大到富、由富到强,是沿海城市崛起的基本脉络和重要途径。纵观大连发展史,是一部因海而兴、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向海发展,大连从未止步。

  进入新时代,为了加快壮大经济规模,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市领导审时度势,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把“在建设海洋强市上实现新突破”作为全力抓好的“十个新突破”工作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放大海洋优势、做足“蓝色文章”,耕海牧渔、走向深蓝,要在现代海洋城市竞争中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谋定而后动。2022年6月9日,新组建的大连市海洋发展局揭牌,担负起统筹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这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市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大连海洋发展事业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大连市海洋发展局不等不靠,牵头会同相关单位和地区,筹建大连海洋发展专家智库、海洋领域项目库;推动组建蔚蓝海洋发展研究院,开展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相关研究,为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智力支撑。

  同时,大连市积极推动海洋发展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并制定“工作规则”和“工作细则”,加强对海洋发展的统一谋划。推动建立市县两级党委海洋发展议事协调机构工作体系,各地区积极推动本级海洋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建,加快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海洋统筹工作新格局,全面保障海洋发展各项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实施。

  为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大连市加快绘就海洋发展新蓝图。2022年10月,制定出台《大连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强的鲜明特点。

  比如,《三年行动方案》重点突出3项具体目标:到2024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港口航运能级持续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充分显现,每项目标都有量化标准。

  再比如,《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培育推进长兴岛世界一流海洋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绿色新型石化产业新标杆等8个现代海洋产业高地,实施一流港口建设等八大海洋行动,并相应推进港口升级工程等25项具体工程,每项工程都明确责任单位。

  《三年行动方案》已出台,关键在落实。各县(市)区抢抓机遇,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把自身的振兴发展与大连海洋强市建设紧紧结合起来,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其中,长海县高标准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庄河市加快实施海上风电、北黄海冷链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中山区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新业态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经略海洋,大连全新出发;向海图强,大连全速启航。

  产业赋能

  “蓝色引擎”动力十足

  早春三月,碧海蓝天之下,大连港汽车码头作为国内商品车南北海运的北方枢纽,格外忙碌,崭新的汽车一辆接一辆驶入一艘大型货轮,等待发往外地。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年初起,他们先后为华晨宝马、沃尔沃、一汽等客户提供港口物流服务,2月份共完成商品车外贸吞吐量6200余辆,同比增长83%,其中,外贸出口近4500辆,同比增长150%。

  海洋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经济,港口作为陆海联动的大通道、大枢纽,推动大连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大连高质量发展。2022年,大连港汽车码头新建铁路专用线投入使用,旅顺港“班轮+班列”跨海运输稳定运营,全年新开集装箱班轮航线7条,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增速居全国港口前列。

  目前,大连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31个,集装箱专业化泊位14个,实现“世界有多大船,大连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并向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迈进。东北地区96%以上外贸集装箱、100%商品车、60%以上外进原油转运均由大连港口承担,确立了大连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重要枢纽地位。

  海洋产业发展,关系到大连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关系到如期实现“万亿GDP城市”目标。对此大连未敢懈怠,加快转型升级海洋一产,培育壮大海洋二产,做强做优海洋三产,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不断做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

  黄海之上,距离庄河市海岸线20多公里远,2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傲然耸立,巨大的风电机组叶片不停转动,蔚为壮观。这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上风电项目基地。截至目前,由华能(庄河)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址Ⅳ1项目等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已在庄河实现并网,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累计发电近30亿千瓦时。

  渤海湾畔,大连长兴岛,由恒力集团投资180亿元全新打造、今年1月正式运营的恒力重工产业园里设备轰鸣、人员奔忙,首艘外籍集装箱船“MSC OLIVER”号正接受维修,向着世界一流绿色船舶建造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目标迈进。

  眼下,大连市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等“海”字号产业全面起势。其中,海洋船舶工业领域基本形成了集船舶建造、修理及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先后研发成功。

  大连天蓝海碧,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城市风貌特色鲜明,美丽的海岸沙滩风光已成为大连的一张旅游名片,海洋旅游业是大连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2月23日,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确立以精品项目重构形象,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举措,提升旅游景区接待服务能级,以崭新风貌迎接八方来客,推动文旅市场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2月24日18时40分,20名中国香港游客顺利抵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这是国家恢复内地居民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后的大连首个入境旅游团,标志着大连入境游正式重启,也意味着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的大连旅游业开始复苏回暖。

  大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海洋旅游业必将成为今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耕海牧渔

  “蓝色粮仓”生机无限

  黄海深处的大连市长海县,万顷碧波之上,渔民在马达声中驾着小船驶向深海,望不到边际密布的网箱是当地海洋牧场中的智能化深海鱼类生态养殖网。

  地处北纬39°的大连,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地带。大连是海参、鲍鱼、海胆、生蚝等多种海产品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享有“海鲜名城”“辽参之都”诸多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加快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科学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全力打造海上“蓝色粮仓”。目前,大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28处,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长海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是全国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3家。

  2022年,大连海水养殖面积695万亩,实现海水养殖产量20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66亿元,海水养殖规模、产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大连瑞驰集团的产品研发实验室里,空气中飘荡着制作食物的香味,食品研发工程师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海鲜预制菜的研制。从烟熏三文鱼到馋嘴烤鱼,从盐烤白虾到鲅鱼水饺,百余种海鲜预制菜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并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连海鲜中外驰名,冷链加工及储运能力较强,预制菜相关技术完备,大连工业大学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海洋大学拥有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势突出。

  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去年9月,提出以海产品为突破口,推动大连海洋食材产业向海洋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万亿级海(农)产品预制菜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

  目前,大连生产预制菜的企业约有900家,年产值1000亿元,初步规划形成8个预制菜集聚区,产品涵盖水产类、蔬果类、禽畜类等多个种类。预计到2024年末,大连预制菜产业产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

  浩瀚的海洋是个“聚宝盆”,海洋开发永无止境。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是“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据大连市海洋发展局负责人介绍,“养殖工船”采用的是可移动的“船载舱养”养殖模式,根据不同季节采取适合鱼类生长的水温和环境在我国深远海开展游弋式养殖作业,对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带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目前正全力谋划推动20万吨通海型养殖工船项目,并全面启动申报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点工作,实现海水养殖由近岸向深远海挺进,由传统农业化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不断壮大“蓝色粮仓”规模。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大连海洋经济已形成“3+5+N”产业格局,即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化工业三大海洋产业为主导,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船舶工业五大海洋产业为支撑,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和海水利用业等多个海洋产业为补充。

  《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4年,大连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确保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力争达到2300亿元,实现倍增。打造3000亿级海洋化工、2000亿级旅游、1000亿级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500亿级海洋船舶装备4个优势海洋产业集群,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大连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向海图强的意志坚定!向海图强的步履矫健!

  大连市充分挖掘释放“海”的潜力,做活做好“海”的文章,认真落实《三年行动方案》,实干笃行,攻坚克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迈进“万亿GDP城市”行列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