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绥江:“万名人才兴万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探索] 时间:2024-05-04 04:19: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7次

  得益于独特的昭通振兴注入白沙土质和良好的地理气候,昭通市绥江县南岸镇团结村出产的绥江小花生口感香脆,品质优良。兴万乡村新动今年团结村种植了600多亩小花生,昭通振兴注入然而受疫情影响,绥江传统的兴万乡村新动销售渠道出现了问题。“睡不好,昭通振兴注入吃不好,绥江非常着急。兴万乡村新动”村委会副主任彭远高说,昭通振兴注入花生积压在仓库里,绥江成了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心里的兴万乡村新动一块大石头。

“万名人才兴万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万名人才兴万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就在村两委班子一筹莫展时,昭通振兴注入绥江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绥江负责人彭德顺被绥江县委组织部作为社会帮扶人才派到了团结村。彭德顺是兴万乡村新动绥江从武汉引进的电商领域专家人才,有着丰富的电子商务从业经验,曾多次在产销对接活动中崭露头角。

  “第一要提升品牌价值,围绕团结小花生塑造一个品牌,为团结村找到定位;第二要想办法来搭建产品的价值体系,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的产品标准;第三是通过电商平台,围绕渠道发力,举办相关的产销对接会,从这些渠道拓宽销售面。”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彭德顺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并开出了“药方”。

  彭德顺迅速盘活了设在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了快递收发不出村。利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资源,将团结小花生作为伴手礼上架到抖音、快手、淘宝等多个网络销售平台,并在原产地网络直播活动中带头直播带货,积极对接上海闵行区开展东西协作帮扶。经过多方发力,团结小花生的销量很快突破了2吨,最高零售价达每公斤36元,户均实现增收300元。

  彭德顺还在村里物色了一批重点人群,指导大家利用抖音开展线上销售。“我今年学着用抖音卖,还是卖了两百多斤。”全网营销的种子逐渐在村民心中开始萌芽,困扰团结村的销路难题也迎刃而解。“心里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彭远高松了一口气说,有了帮扶的专家人才来指导,就有了发展的信心,村里计划明年再扩种花生到1000亩,把花生产业做大做强。

  “这根藤子有这6个枝条已经完全足够了,按照正常的管理,一根枝条留10个芽子,就至少可以留20个果子。”这是一场在该县板栗镇清水村果园里开展的猕猴桃管护技术现场培训,正在示范修枝整形的是来自绥江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方成根。2018年,清水村发展了500多亩猕猴桃,由于缺乏管护,这批猕猴桃种植了三年仍然没有大量挂果,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经过现场讲解和示范,村民们终于对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技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农民有的是力气,关键就是缺少技术,人才到了村里面,就是给我们农民带来了最大的收获!”掌握了管护技术的清水村村民唐再富对派到村里的这位有着“省级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的专家人才竖起大拇指。

  像彭德顺和方成根一样扎根乡村真情帮扶的技能人才绥江县共选派了208名,分布在全县43个村、社区。今年以来,绥江县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坚持以高素质人才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乡村集聚。建立起9个人才回引服务工作站和3个人才联络服务站,引进4名博士专家人才,成立了由74名专家组成的“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绥江县专家咨询委员会,选派了23名“三区”文化指导员、10名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开展文化服务工作,选派208名人才全覆盖结对联系全县43个村、社区。

  “我们坚持因村定需、按需派人、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基层吹哨,人才报到的方式,就像点外卖一样,由村、社区结合自身需求下单、行业部门接单、县人才办派单,最后由选派的专家人才走单。”绥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云介绍,县镇村三级的联动机制更加协调高效,真正实现了“尽己所能,帮其所需”。

  帮扶人才下村组,构建起了“专家人才+群众+基地+技术”的服务网络,各类农民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选派的专家人才通过现场教学、结对帮扶、上门指导等方式把政策、技术和信息送到家门口,一批农业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得以破解。据不完全统计,“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绥江县选派的专家人才累计开展指导服务工作400多次,举办培训100多场,参训人员达4000多人次。随着人才引擎的开动,各村还加快建立了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县39家企业148个合作社和12130户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支撑农业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云南网记者 谢毅 通讯员 罗洪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