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 正文

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

[热点] 时间:2024-05-03 15:21: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89次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城市作为设计师,地标对网在与地方政府交流或参与城市建设项目时,红效经常听到这样的应盲愿景——希望把新项目打造成新的城市地标,同时成为网红打卡地。目追建设者有这样的城市愿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却无形中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之间画上了等号,地标对网仿佛能够网红起来,红效也可以成为新地标。应盲这种现象背后的目追问题值得探究。  城市地标:  生活与时间的城市积淀  塑造城市新地标,是地标对网一种荣耀,建设者的红效雄心值得尊重。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应盲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目追内涵。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有的地标,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还有一类地标,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  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比如,创新调查手段,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通过类似研究,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  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
【第1页第2页第3页】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