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云南重症转运队:时刻待命,保证完成任务!

[探索] 时间:2024-04-27 22:53: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72次

  这样的中国症转一支队伍,负压救护车,红字是南重他们的移动战场;在密闭空间,他们要与不同程度的运队确诊患者单独相处,跟车途中,时刻他们还要备好急救设备,待命确保患者在转运的保证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他们就是完成重症转运队,是任务站在防控前线的战士,更是中国症转守护患者的移动卫士。

  “救护车 救护车 听到请回答”“救护车听到,红字请讲”“请到E1区楼下接患者一人到CT室,南重带轮椅”“收到,运队马上到。时刻”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待命云南重症转运队每天要接送不同程度的确诊患者往返住院楼与影像检查室之间。这样的一来一回,一天要超过60余趟。

图为队员岳定坤(省二院)庞庆丽(省阜外医院)

  经过5天的磨合,转运任务变得更加流畅、高效。上午八点,来自省急救中心的驾驶员杨晖、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护理刘梦迪作为第一小组换好防护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娴熟的把车内仪器都启动,包括开启车内负压系统,调配消毒液等等,所有工作检查完之后就正式开始转运病人。“刚开始的第一天可不是这样的快速,光谷院区接收新冠肺炎病人仅半个多月,开启院内转运的时间更短,所以很多流程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和领队老师商议,逐渐完善的,基本上过了第二天,整个流程就非常好了。”刘梦迪说到

  院内转运的主要任务是将已经确诊的患者在病区和CT影像室之间来回转送,从病区到影像科看似不远的距离,因感控的整体线路安排,一趟转运也需要10分钟。清晨,寒冷的大雾笼罩着周围一片,队员们为避免后期出汗太多,防护服里就一件单衣,站在寒风里伸伸胳膊、活动一下腰和腿,动一动就显得不那么冷了。浓浓的雾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散去,驾驶员杨晖透过护目镜向远处眺望,却很难看清,路线设计中有很多180度调头的弯道,地面湿滑、护目镜影响视线,加大了运送难度,最重要的是车厢容易踩脏,湿漉漉的环境对于消毒很有影响,队员们只好抓紧间隙,加强消毒的频率,确保感控工作达标。但就是这样的挑战下,队员们仍然高质量的完成了一趟又一趟的转运工作,一位年过七旬的患者下车的时候向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激动的说到“遇到你们真好,谢谢云南转运队。”

  12点半,第一个班结束,对队员来说体力消耗非常大,接班的队员总是想着快点再快点,让头一班的赶紧回去休息,当看到2组来接班的队员时,杨晖笑笑的跟他们挥挥手说到:没事没事,我们还能再拉一次。  

图为队员刘梦迪(省阜外医院)

  “杨晖老师是我们的老大哥,具有长途救援的经验,给了我很多指导。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劲儿往一处使,一天四个小时的班下来,全身湿透了,脸上挂满汗滴,但大家士气饱满的和交班的队员分享经验。”刘梦迪说到,“我们是一个最有年龄跨度,也最有干劲的组合,大家分工明确,辛苦的工作后面也充满了温情。我们的队长黄杰老师是60后,参加过2003年非典患者急救转运,四个多小时下来,大汗淋漓、精疲力尽,当我们都担心他身体的时候,他仍然不忘提醒了我们很多细节工作。我们三个是一群90后的小姑娘,长期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也被称为‘感控小老师’,帮助大家做好感控检查,确保我们的自身防护合格。”

图为队员黄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刘梦迪(省阜外医院)

  转运车里,时间过得很快,凌晨1点,一天的忙碌过后,现在要为另一名伙伴做好消毒工作,它就是负压急救车。夜幕降临,只有急救车上的灯还在医院里亮着,它像夜空中的一颗星,陪着队员们度过每一个夜晚。

  希望没多久,对讲机里呼叫队员们的次数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患者平安出院。天亮我们的队员将再出发,在所有需要我们的战场里,我们都不会退缩,永远“收到,马上到!”

图为队员岳定坤(省二院) 庞庆丽(省阜外医院)配合医生完成重症病人转运

  据介绍,为了助力武汉疫情防控打好攻坚战,中国红十字会在协调采购捐赠负压救护车的同时,紧急征召精干力量,组建重症患者救护转运车队。2月19日,云南红十字会、省卫健委组织云南省阜外医院、急救中心、省二院、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8名经验丰富的急救车驾驶员和医护人员一起组成云南省首个重症转运队驰援武汉,主要承担重症确诊病人的转运工作。(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供稿)

图为队员黄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吴鸿昆(省急救中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请大家放心

  春暖花开的时刻

  我们一定平安凯旋

  那时,我们一起

  再共赴一场属于我们的约会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