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首场新闻发布会⑤:启动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工程

[探索] 时间:2024-05-07 11:38: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6次

原标题:成都市委首场新闻发布会⑤:启动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工程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9日讯(记者 张宇)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成都创新创业程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市委首场实施市工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12月29日,新闻成都市委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⑤好城

“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启动青年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业环动力源。并提出了到202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境友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两个阶段性目标定位,成都创新创业程明确要聚焦原始创新、市委首场实施市工产业创新、新闻开放创新三个能力建设。发布”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⑤好城为此,启动青年成都将从四个方面着力。业环

一是着力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在体系构架方面,聚焦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四层架构”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在空间布局方面,按照“核心+基地+网络”模式,构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为主平台、辐射带动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和66个产业功能区的科技创新网络体系;在平台载体方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能源、空天技术等为重点领域,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围绕光电信息、医学健康等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在未来方向方面,前瞻布局量子互联网、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原创技术引领性突破,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

二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群,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研发准备金等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凝聚一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投资本;联合金融机构共同设立“成果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拓展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健全覆盖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同时,将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中科系”“高校系”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建设一批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三是培育壮大高知识高技能人才队伍。落实人才新政“2.0版”,启动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工程,完善创新、创业、就业、户籍、居住等政策保障体系,营造有机会、有温度、有保障的人才成长环境,吸引聚集高知识高技能人才。同时,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开展科技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等,并依托天府实验室、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等平台载体,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激励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成就人才创业就业梦想。

四是大力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以“两区一城”为核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以深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重点,推动成德眉资科技创新一体化;以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为契机,推动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共同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还将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对接“一带一路”科技强国、关键小国,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园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等,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此外,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成都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那么下一步,成都在推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塑造国际竞争合作优势等方面有什么工作思路和打算?

对此,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国际供应链枢纽是成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将立足成都区位特点和枢纽比较优势,重点在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打造链接亚蓉欧陆空主枢纽,增强西向南向开放门户功能。完善立体大通道体系,做强泛欧泛亚空港陆港枢纽“双支撑”,构建“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增强通道综合运输效能。推动“两场一体”协同运营和航线网络结构优化,打造通达全球的骨干航线网络和航线衔接紧密的“航班波”,确保规划的14条全货机航线在2021年全部开通并持续加密航班频次,形成“中东—成渝—日韩”全货机航空快线网络。增强国际铁路港承载集疏功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功能,加快完善“7+5”国际陆海联运通道布局,推动亚蓉欧班列网络优化、质效提升,深化成渝中欧班列合作,全面构建“欧盟—成渝—东盟”陆路及铁海联运开放通道网络。

二是扩容提能口岸载体平台,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完善口岸开放体系,加快推动天府国际空港综保区、天府国际机场口岸设施及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建设,优化提升口岸布局功能和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综保区提质增效、开放口岸拓能升级和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推动智慧口岸建设,重点推进通关模式改革、业务流程优化、设施设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巩固深化提效降费成果,优化提升口岸服务水平。

三是提升数智化国际化供应链水平,服务开放型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开放型优势产业集群供应链需求为导向,精准匹配信息、资金、用地等要素资源,加快推动“四港六中心”物流枢纽建设,支持物流企业数智化、国际化、平台化转型发展。围绕产业供应链、消费供应链体系建设,招引培育一批集成国际采购、全球配送、跨境分销等功能的高能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匹配数个供应链龙头平台的“一产一链”新体系及一个供应链龙头平台集成多个专业细分领域中小平台的“一主多点”新格局。

(记者 张宇)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