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文化周刊 | 下棋琐记 正文

文化周刊 | 下棋琐记

[百科] 时间:2024-04-28 19:34: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6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下棋琐记

■ 陈亮

每天我都会抽空下几盘象棋。文化象棋于我,周刊渊源不深,下棋但缘分很足。琐记不是文化如鱼得水,但可遇不可求。周刊

我一直固执地将“棋品即人品,下棋人品即文品”奉为圭臬,琐记这样推断出棋品即文品,文化只有不断地写作才能练就良好的周刊文章——文章千古事,妙手著文章。下棋只有不断地下,琐记才能领悟下棋的文化真谛,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周刊高屋建瓴。下棋

毫不夸张地说,我下棋以前是没有入门的。就像披了一件袈裟,就可以兀自称其为“得道之人”或“皈依佛门”。象棋这道坎,在不惑之年似乎才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行如流水,也可以战战兢兢,也为对手的妙招和自己的不断突破而沾沾自喜、自得其乐。

说起下棋,前三步当头炮、马先跳,然后出车,成了固定格局。没有棋谱,也无心插柳柳成荫,自诩已经摸索出一套虽千变万化也能以不变应万变的走法。

我和老爸下棋,他历来不屑,因为我的棋路,其实刚开始时我就是剽窃他的走法。我历来认为,下棋比起另外一些娱乐休闲项目高雅不少。

你看,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场景,是两个人对面而坐,茶展示茶文化,棋渲染或紧或松的氛围,没有如坐针毡,但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暗示——一个棋子落下,一个字——“将”,便将事件的悬念到达了高潮。而语言的暗示不外乎“笑里藏刀”“针尖对麦芒”!

但是,很可惜,我的这种对象棋的爱好,没有普及到他人,特别是我的亲朋。棋局与饭局的最大不同是一个理性一个感性,而聚会之前的前奏往往是麻将为上,手机其次,不知道下棋能排到后面哪一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实象棋的身份也是隐蔽而伟大的。这种高潮来临前的理智,应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褒扬。

终于等到一天,麻将的人凑齐了,剩下我和五叔干瞪眼。我直言不讳,如果能和五叔下棋,就好了。没想到姐姐和妻子反应之快,“我们去买!”我和五叔在屋顶花园,在我家的后花园,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说,五叔,我知道你棋下得好,但我也是在网上下过的。言下之意请五叔不要轻敌、藐视乃至敷衍了事。我俩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开门见山,然后逶迤曲折九转回肠,到悬念迭起,高潮突出,但几十个回合下来,我只有乖乖认输。仿佛耳边响起网上下棋时经常听到的,“将遇良才,痛快,痛快!”“阁下,再来一盘!”

母亲来到后花园,见我眉头紧锁、屏气敛息,马上看穿了输赢,“怎么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哈!”我对五叔的崇拜自此达到五体投地。令我匪夷所思的是,有一天,我对老爸说起五叔的棋艺高超,老爸不禁呵呵笑,“你真是井底之蛙,高手在民间。你知道上回你五叔和那个买菜的远房亲戚下棋,结果怎么样?”我好奇地问“咋了?”“你五叔说他一盘没赢,孔夫子搬家——全是‘输’(书)!你以为他没有棋艺,他可是一天都要在广场下几个小时的!”

是啊,老爸说得我感同身受。无论干什么,只要不断加油,就能熟能生巧,就像卖油翁。我心里冒出这么一句高大上的话——“朝闻道夕可死矣!”下棋,重在过程,哪有真正意义上的输赢呢!(陈亮)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