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云南首位复杂性肝包虫病患者被治愈 正文

云南首位复杂性肝包虫病患者被治愈

[热点] 时间:2024-05-06 09:26: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84次

肝包虫病又称“虫癌” 患者在生死一线 记者 赵黎浩 摄

  12月14日,48岁的首位患者刘某靠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复杂笑容,1年前,性肝她因严重的包虫病患肝包虫病命悬一线,躺着被推进医院。被治愈经过分步计划性肝切除治疗后,云南刘某被医生从死神手中拉回来,首位成为了云南第一位复杂性肝包虫病被治愈的复杂患者。

  2018年8月,性肝刘某反复出现发热、包虫病患右上腹疼痛等症状,被治愈体温38℃左右,云南伴恶心、首位呕吐,复杂无黄疸,在辗转数家医院,进行抗感染、肝穿刺引流、肝脏灌注抗生素等治疗后,病情依旧没能得到有效控制。

  2018年12月,当刘某来到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时,适逢遇到中日极限外科论坛在医院召开,国内外顶级医学专家对其进行联合会诊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名病人没有再治疗的意义,必须面对无法治疗的现实。”

  然而,眼看着48岁的刘某被病痛折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医生决定迎难而上,全力救治患者。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创新分步计划性肝切除手术 记者 赵黎浩 摄

  “刚到医院的时候患者处于非常严重的状态,由于在以前的治疗中采取了肝穿刺引流手段,寄生虫顺着针道扩散转移,患者病情越来越重,生死一线之间。”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江行说,结合体层成像,患者全肝体积2266cm²,病灶所占体积约1054cm²。

  “我们要让她活下去,保住她的命。”据介绍,面对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医院制定了一个计划性治疗方案,在进行第一次手术时,把出血的病灶和感染的病灶切除。术后刘某体内不再出血,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活了下来。

  江行告诉记者,第一次手术顺利做完后就需要等待,等患者身体和肝脏增生能够耐受更大范围的肝切除的条件。

  2个月后,医院实施了第二次肝切除手术。

  “要切除整个右肝,手术风险依然大,但是高风险复杂手术已经成了我们的常规操作。”江行介绍,第二次手术很顺利,右肝切除后,患者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再发烧,也不再贫血,肝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后期辅以综合治疗,长期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复查到现在,刘某的肝包虫病达到了基本痊愈的状态。

  病房内,刘某不停地感谢医生妙手仁心。

云南首位肝包虫病患者被治愈 记者 赵黎浩 摄

  据了解,肝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在西北地区比较常见,发病率接近10%。不注意卫生、生菜板和熟菜板共用、生食等习惯,很容易把动物体内的虫卵带进人体内,再经过肠道的吸收,虫卵在肝脏上积聚,于体内扩散,最终形成肝包虫病。

  以往,复杂的肝包虫病患者主要送往治疗经验相对丰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但是这些医院距离昆明较远,车马劳顿,而且到了当地不一定能够找到治疗肝包虫病的名医,不过,在一系列肝包虫病疾病治疗成功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在,云南省内的患者能够做到大病不出省。

  据江行介绍,预防肝包虫病关键在于日常饮食中注意生食、熟食分开制作,一定要在安全的条件下食用生食。

云南首位肝包虫病患者被治愈 记者 赵黎浩 摄

  当肝包虫病被诊断出来后,医生和患者都不要轻言放弃。目前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探索出的分步计划性肝切除手术,先是保住患者的生命,解除当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做一个确定性、完整性的手术,既能够满足云南的经济状况,同时也能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成功实施。

  江行建议,医生诊断时,血象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就要警惕,并检查虫卵性抗体,这样能甄别出肝包虫病,在没有甄别出来之前,不要盲目使用穿刺治疗手段,因为虫卵会顺着针道进行扩散转移。而基层医生诊断出肝包虫病后,要交由有经验的医院、团队去处理,“因为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

  目前,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高龄高危复杂患者较多,在江行带领的团队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老年病人痊愈出院。“老年人依旧是人,他们也有生命健康权。”江行说。

  云南网记者 赵黎浩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