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邻里”一家 “八八战略”指引产业工人迈上共富“快车道”

[探索] 时间:2024-05-05 01:43: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83次

这些天,邻里“小候鸟”吴采凌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此心车道

快开学了,安处10岁的家战她不得不告别爸爸妈妈回湖南老家继续念书。短短两个月,引产业工她在邻里社区“小候鸟”班里过得既充实又快乐,人迈统一定制的上共蓝色班服,每天穿到不舍得脱,富快还实现了很多“小心愿”:打卡亚运场馆,邻里近距离为厉害的此心车道手球运动员加油助威;交到不少好朋友,约好了明年还要相见。安处其中,家战也包括一位特别的引产业工“书记阿姨”——张敏华,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人迈

当年的上共打工妹,当过仓库保管员,也干过前台小妹,张敏华坦言“自己最了解打工人的苦与累”,连续13年推出“小候鸟”班,她的初衷是想让“小候鸟”的父母住在邻里,没有后顾之忧,感到安心、暖心和放心。

作为杭州首个由产业工人组成的产业社区,她守护的小小家园里住着30家企业的6300余名员工。他们来自全国20余个省区市。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也曾来过这个“家”。2006年7月19日这天,他视察成立不足半年的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并留下“一定要善待民工、关爱民工”的殷殷嘱托。从“集体宿舍”到“第二故乡”,钱塘(新)区牢记嘱托,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倾力打造产业工人未来社区新样板,“我们邻里”也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产业工人们带着自豪与底气的称呼。

从住城郊到回家园

一个专为产业工人设立的社区

邻里社区地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角,紧挨着杭州综合保税区。

赶上交接班时,成批身着制服的产业工人穿梭于绿树浓荫下,一旁花园里孩童嬉戏、老人攀谈,不熟悉的人会误认为这里是某个高档的小区楼盘,一切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井井有条。

▲社区里的美食广场烟火气十足,也让产业工人找到了家的味道。

时针拨回至20年前,杭州综合保税区前身为杭州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15个试点加工区之一。

由于实施关税特殊优惠,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产业工人不断涌入,邻里社区应运而生。小区里一共15幢楼,主要是租给周边企业,用作员工宿舍。

社区?什么是社区?

早些时候,这个城里的专有名词,这些来自全国边远地区的年轻人可没听说过。张敏华逢人便说:“就当是你们老家的村子,我就是‘村长’。”

慢慢地,大家发现这位“村长”真办事,而且能办成事。

第一家企业找上门,是为吃饭这件小事。原来,企业要赶订单,过年不放假,员工吃饭没着落。“我们一家一家地跑,动员周边小店供餐……在那个没有外卖的年代,实在没办法了,社工愣是给留杭过年的工人连送了三天饺子。”

让企业留得住人,让员工饭碗端得更稳,这些年,邻里社区从小处着手,做好为企服务,做优营商环境,让企业和产业工人都心安此处。

自社区筹建之时起,张敏华就把社区当成了家,每个月有集体生日会,七夕有联谊会,重阳开百家宴,除夕和没回老家的产业工人一起过年,“我们是‘不关门的社区’,这里就是产业工人的家。”

要知道,这个“不关门的社区”,在“门”上可动了不少脑筋。前些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设计方案将社区入口设在一处比较安静的地方。张敏华马上找到设计师:“必须改,社区大门必须设在主干道显眼位置,一眼就能看到,让大家找得到、进得来,来了还想来。”

社区大门换了,但那道后门还是保留了下来。“别小看这‘后门’,共享厨房、爱心冰箱都在这里。”张敏华说,在邻里,产业工人就是社区的主人。为此,社区办公全部上楼,整整一层留出来,在张敏华看来“这就是一种尊重”。

看着一批批年轻人拎着行李,来到这里安家、成家、立业,跟自己一样把根扎下,张敏华心中的微笑洋溢在脸上。

从造房子到造生活

一种不断升级的安居福利

既要“留得下”,还要“过得好”,这是邻里社区的初心。

这片初心,体现在不断升级的安居福利上。“最初夏天仅靠冰块、电风扇消暑,是客户眼中‘一流的工厂,五流的宿舍’。”这里也是玳能科技总务部部长范九最初的“歇脚地”。曾在邻里住过半年的他感慨,如今大不一样了,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独立卫浴和智能门锁也配齐了,旁边还有健身房,每一幢都加装了电梯,如同“高配版”大学宿舍,让产业工人不再只有“睡觉的床”,更有一个“舒适的家”。

▲除了加装电梯,公寓里还新设置了健身房。

入选全省第三批未来社区的邻里社区,打造符合新杭州人需求的“梧桐树”故乡再造计划,去年用上了智能门锁——工人到家点点手机就能直接开门。回家这件事在充满科技感的同时,也从源头解决了流动人口底数不清的“老大难”问题:员工入职领钥匙的同时,直接办理流动人口登记;待员工离职时,宿舍管理员只需要在后台删除其所持有的虚拟钥匙。

▲智能门锁,为产业工人开启数字生活。

对社区而言,大数据终于帮助摸清了家底,而这恰恰就是提供更对路服务的指南针。“通过大数据后台,我们发现整个邻里社区,云南籍产业工人占比最大,于是我们在美食广场引入云南风味小厨,让大家即使在加班后的深夜,也能尝到家乡味。”张敏华说。

这片初心,同样映照到社区每个人的身上。有家企业和我们说了一个关于“花儿”的小故事——

“小姑娘人很灵光,干活挺不错,但是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这可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对很多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解除劳动关系、送回老家。我们不想这样,想帮她走出来,跨过这道坎。”

当时,张敏华知道后,马上把分管社工、宿管阿姨和公司医务室医生拉了一个四人群,群名就叫“护花群”,细到每天叮嘱吃药,观察情绪变化,尽量多排白班……4个人,24小时,轮流守护着这朵“花儿”。

远离家乡的病人在他乡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再去检查,指标终于正常。

现在“花儿”早已搬出邻里,但张敏华和她的联系没断。“每年过年我都问她今年在哪过,不回老家的话来邻里吃年夜饭。去年她告诉我,‘张书记,今年我跟老公回家。’我一听,这是结婚了呀!”张敏华说,“小姑娘很有心,还把喜糖送来了办公室,真让人高兴,我们‘护花’成功了!”

▲产业工人在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幸福“追梦”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产业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去年社区回收上来的问卷调查里,“停车难”“入托难”一跃成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对此,社区迅速行动,在东门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带边富余场地,改建出90个公共停车位;建成钱塘(新)区第一座嵌入式幼儿园——幸福里幼儿园,可招收约110名幼儿,每人每月仅需580元,有效满足产业工人0至6岁子女家门口入托需求。

从广招工到勤育才

一次迈向共富的双向奔赴

对东芝家电员工吴洲敏来说,有件烦心事,因为户口问题,女儿采凌只能在湖南老家上学。

好消息是,由于参加邻里社区的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活动,掌握一系列新技能后,他拿到高级技工证书,具备了落户杭州的资格。

“等顺利落户后,要把女儿接来杭州读书。”再过一个月,夫妻俩即将迎来第二个宝宝,这回他期待满满,“专门去看过了,幼儿园条件特别好。”

作为全市制造大区,钱塘(新)区已集聚了30.8万名产业工人。助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快速通道,邻里社区一直在探索。

利用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优势,邻里社区积极链接14所高校,在区人社局、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开设装配工、叉车工等50余门免费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补贴的方式资助专科学历教育70%以上学费,帮助产业工人“厂门口上大学”“家门口学技能”。联德机械、东芝家电等10余家企业累计有7人获评省市级技术工人,4个技术工人工作室获省市以上集体荣誉,去年共有1334名员工获颁技能等级证书。

▲让产业工人过得好,不仅“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在钱塘(新)区人社局副局长李杰看来,要想把产业工人服务好,不能只局限于让产业工人住好、吃好、生活好,增强产业工人的身份认同感、营造全社会尊重产业工人的氛围,这两点至关重要。

杭州世宝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产业工人胡武锦,就是这些服务的受益者。

这位普通的一线钳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蓝领成才”工程,便马上报了名。在完成技能提升后,他发挥钳工技术特长,将公司滞压仓库、拟作报废处理的方向机产品拆解,完成二次改装后再销售,帮助企业变废为宝,全年减损创收3500万元,他因此被评为钱塘(新)区“金领工人”。这样一来,小胡便有机会申请区级人才,并享受差异化购房、人才专项租房政策等,这两年每个月还可以多拿500元的技能津贴。

以邻里社区为样本,近年来钱塘(新)区推出“钱塘技工”数字化应用,形成对产业工人综合性、全方位的精准画像,配套出台提技、教育、健康、住房、交通、消费六大领域15条支持政策,对积分达到一定层级的技工,给予考证补贴、住房租金补贴、就医绿色通道、免费疗休养等服务,引导产业工人主动提升技能、成长成才,为产业工人开辟了一条迈向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邻里社区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无数产业工人在邻里社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体会到了家人般的尊重,得到了家园的滋养。他们也用自身行动,回馈社区、反哺社会,实现双向奔赴:有人下了夜班赶到门岗做交通安全劝导员,有人用技术所长解决水泵维修难题,还有人每月参加志愿街区服务免费为大家理发,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及他们的家人,真正把邻里社区当作温暖的第二故乡。

“邻里社区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张敏华笑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美好的共富图景在这里上演。

【钱塘快评】

此心安处是吾乡

——翟春阳

邻里社区,堪称最美丽的“盆景”。

“一定要善待民工、关爱民工。”牢记殷殷嘱托,让广大新杭州人“此心安处是吾乡”,放眼杭州,邻里社区的“盆景”早已蔚然成风景、成时尚。

众所周知,杭州连年在国内大城市人才净流入排行榜上占居首位。其实杭州还有一个“净流入”值得骄傲:人口净流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2020年10年间,杭州人口增量达323.56万人,在长三角一骑绝尘。

截至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220.4万,成功迈上“1200万人口”大关。杭州强劲的人口聚集力说明了什么?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杭州服务业的发达、新制造业的兴盛、创新活力之城的优势,其实更重要的,就是杭州这座城市从政策到举措到社会氛围,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外来务工者实打实的关爱,切实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让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平等、公正与尊重,身在他乡,如在故乡。

人才很重要,普通劳动者同样重要。从广义的人才概念上看,普通劳动者也属于“人才”,而且不可或缺。不论是“杭州制造”还是“杭州智造”,不论是数字经济还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广大产业工人的参与,什么都玩不转。创新的活力靠人才,发展的活力靠“人”。

今天的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最具幸福感城市、数智之城、宜居天堂……这一张张闪亮的金名片,无不凝聚着杭州人民与无数外来务工者的心血与汗水。我们一起打拼,也要一起共享杭州城市发展的成果与荣光,让杭州真正成为外来务工者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