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少年罗瑞卿的“觉醒年代” 正文

少年罗瑞卿的“觉醒年代”

[休闲] 时间:2024-04-17 12:12: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46次

原标题:少年罗瑞卿的觉醒年代“觉醒年代”

少年罗瑞卿的“觉醒年代”

( 2021-08-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这是6月23日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拍摄的罗瑞卿故居(无人机照片)。 本报记者王曦摄

本报记者李力可、少年张海磊

烟波浩渺的罗瑞嘉陵江缓缓流过川东北绸都南充,城北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今南充市顺庆区)是觉醒年代江边的一片肥沃平坝,1906年5月31日,少年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瑞军事家罗瑞卿,觉醒年代就出生在这里一处小山坳上的少年破落地主家庭。

从出生到1926年离开家乡的罗瑞20年间,罗瑞卿既感受了家庭没落的觉醒年代沉痛和封建思想对自己的束缚,也接受了开明的少年新式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名有革命思想的罗瑞进步青年。

明灯般的觉醒年代“良师”照亮求学路

建于罗瑞卿故居的罗瑞卿纪念馆中,完好地保存着他少年时期曾经用过的少年一盏油灯,这盏灯陪伴了他的罗瑞读书时光。而少年罗瑞卿也曾遇到过两位如明灯般的“良师”,让他接触到革命思想,坚定了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

一位是曾领导四川保路运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家副主席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另一位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

1920年,张澜回到老家南充,担任南充县立中学和县立瑞明女子中学的校长。1922年,从大林寺城北小学毕业后的罗瑞卿考入了南充县立中学普通科。

当时,张澜聘请了共产党员张秀熟、李鸣珂等人来校任教。在张澜和老师们的影响下,罗瑞卿每天都到阅览室阅读《新青年》《新蜀报》等进步报刊,也让他结交了任白戈、任伯芳等同样追求进步的同学。“《新蜀报》主笔萧楚女的文章说服力极强、充满感情,极大地影响了少年罗瑞卿。”罗瑞卿纪念馆馆长雷军说。

1924年,罗瑞卿又参加了南充反“佃当捐”的斗争。当时,军阀何光烈在南充推行“佃当捐”,收取地主和佃户、当铺老板和当户双方各出地租和典当钱的十分之一作为捐税,引起南充各界公愤,南充县立中学进步师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佃当捐”斗争,罗瑞卿和两位同学将何光烈的“征收委员”秦同淮痛揍一顿。

听说学生打了“征收委员”,何光烈的官兵砸了南充中学的校牌,并包围了学校,与护校学生对峙,张澜对何光烈欺压鱼肉百姓的行为早就深为不满,他嘱咐要保护好罗瑞卿等学生,并与何光烈斗智斗勇。慑于张澜威望,何光烈最后与学校达成了“校方严加管束学生、军方停征佃当捐”的协议。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1925年秋,共产党员吴玉章以国民党党员身份来到四川南充县整顿国民党。“吴玉章在南充经常到军队、学校、工厂演讲,而且每晚都要接见工人、学生等进步势力的代表,发展革命势力。在此期间,罗瑞卿经常抽出时间去听吴玉章的演讲。”雷军介绍。

在任白戈引荐下,罗瑞卿拜访了吴玉章。吴玉章语重心长地对罗瑞卿说道:“人生在世,要做出一番对人民有益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如同小说、舞台上的英雄豪杰一样,他们一出来,人人高兴。青年人,你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你们不但要读书学习,而且还要关心国家啊。”吴玉章的话,使罗瑞卿深受启发和鼓舞,觉得豁然开朗。

丝厂里的学生教员

创办于1912年的六合丝厂,由张澜和湛克勤共同在南充创办,曾是亚洲最大的丝厂。如今,走进六合丝厂,可以看到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等不同时期建设的厂房依然保存完好,不少厂房至今仍在生产丝绸。

“民国时期,六合丝厂有五六千工人,南充家家户户都有在丝厂工作的亲友。抗战期间,六合丝厂丝绸产量占全四川的一半,是换取军需的重要物资来源。”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李永春介绍。

1924年,罗瑞卿转入南充县立中学蚕桑班学习,在这个由张澜为发展蚕桑业而创办的班级上,罗瑞卿除了学习中学共同课程外,主要学习养蚕、种桑、缫丝等专业课程。

此后,他和共产党员以及南充中学的一些进步学生又来到六合丝厂,从事工人运动,开展演讲,与工厂资方进行改善工人待遇的斗争。1926年,南充成立工会,并创办了工人夜校,罗瑞卿在夜校任教,辅导工人学习文化并开展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

同年,罗瑞卿等进步青年和六合丝厂的数百名工人一道,与资本家湛克勤进行了数次面对面的斗争。湛克勤看到局面不好收拾,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并改善了工人的福利。“罗瑞卿等进步青年启发了丝绸工人的思想觉悟,工人们在他离开南充后仍然不断开展工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六合丝厂还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和集体。”李永春说。

这一斗争轰动了整个南充。之后,其他工厂的工人们也都相继开展反对资本家剥削的斗争,也提出了“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福利”的口号。

但罗瑞卿投身学生运动、声援工人举动,却加深了他与外祖父鲜锦堂之间的矛盾。

违反外祖父“约法三章”

“在罗瑞卿的成长过程中,鲜锦堂扮演了非常复杂的角色,一方面他资助了罗瑞卿的学业,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顽固的封建家长。”雷军说。

罗瑞卿就读于南充县立中学期间,母亲罗鲜氏病重,父亲罗春庭整日游手好闲,罗家田地已快变卖一空。为了让家中省下一张嘴吃饭,罗春庭将罗瑞卿介绍到一家绸缎铺当学徒,并为他包办婚姻娶一位林姓姑娘为妻,这让罗瑞卿颇为不满。

鲜锦堂得知外孙的遭遇后大为光火,接回了罗瑞卿并将他重新送回南充县立中学。但他也同罗瑞卿“约法三章”:一不准看鼓吹民主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异端邪说”;二不准参加任何党派,包括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三是规规矩矩读书。

复学后不久,罗瑞卿便参加了反“佃当捐”斗争,违反了“约法三章”,但作为大户也得到斗争好处的鲜锦堂只是警告了罗瑞卿,让其“下不为例”。

孙中山去世后,酷爱川剧的罗瑞卿又参演了学校组织演出的文明戏《孙中山之死》。得知外孙不好好念书去当“戏子”,鲜锦堂又训斥了罗瑞卿。

南充秘密建立共青团组织后,不愿与外祖父闹翻的罗瑞卿对即将加入共青团的任白戈说:“虽然我和外公有约在先,现在还不能参加共青团,但有什么事大家一起干,我和革命生死同心。”此后,罗瑞卿为任白戈打抱不平,并追随共产党员参加了工人运动、担任夜校教员等。“这些举动无疑都加剧了罗瑞卿与外祖父之间的冲突。”雷军说。

1926年,母亲罗鲜氏病逝后,对于家庭再无半点留恋的罗瑞卿决心离家出走。罗瑞卿在自传中写道:“当时,我母亲已死。我对于那个家失去了任何的留恋,加之对于我那个旧式婚姻的不满,因此就想逃离这个家。当时并没有多少革命觉悟,就是闹一点所谓家庭革命,或者叫作赶时髦,当然也幻想学一点本领,能够做一点事业。加之我所钦佩的两个教师李鸣珂、列士训(两人都为共产党员)都是成都高等蚕桑学校毕业的,所以就决心去成都投考这个学校……”

发现罗瑞卿要走,鲜锦堂再次训斥了他,并让小儿子鲜玉府盯梢。鲜玉府在看到罗瑞卿与同学一道走时,想要上前阻拦,被罗瑞卿沉声喝道:“大老表(小舅舅),你不要过来。你过来我就不客气了。”鲜玉府一看自己不是对手便转头回家报信,而罗瑞卿则大步流星赶赴成都。

此后,罗瑞卿由于没有在成都就读的学费,也得不到鲜锦堂的支持,在逗留了两三个月后,罗瑞卿决定投笔从戎,通过同学斡旋得到鲜锦堂汇来一笔路费后,乘船来到重庆,在已先期到达重庆并在共青团省委工作的任白戈介绍下,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

如今,六合集团的厂房中,近千名丝绸工人每年能够创造超过3亿元的产值,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老厂房,感悟革命年代的斗争精神。在罗瑞卿曾经就读的大林寺城北小学(今大林镇小学),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的主题都是红色故事与红色精神,“这个暑假,我们将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锻炼红色气质的红色教育基地。”大林镇小学副校长曾煜说。(王曦 李力可 张海磊)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