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新丝绸之路:中西方古老文明的对话”活动成功举办

[休闲] 时间:2024-05-01 04:08: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11次

原标题:2021年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新丝绸之路:中西方古老文明的年港对话”活动成功举办

2021年9月27日,“新丝绸之路:中西方古老文明的澳台对话”活动现场。

2019年“走进华师·中华文化与智慧人生”高端对话。地区的对动成

2018年“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青年

2017年,学生新丝西方港澳台地区和华人华侨大学生代表金秋赏菊活动。古老功举

2018年,文明港澳台地区和华人华侨子女代表参加“行摄武汉兴中华”夏令营活动。话活

2018年,年港港澳台地区和华人华侨子女代表体验活字印刷术。澳台

2019年,地区的对动成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代表赴十堰武当山开展中华文化研修。青年

2020年,学生新丝西方港澳台地区代表走进炎帝故里。古老功举

2020年,文明炎帝故里中华文化研修班学员在随州博物馆敲响编钟。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面向我国港澳台地区人士、华人华侨及归国留学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

从2018年起,该院先后组织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走进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开展8次高端对话活动,邀请了麻天祥、熊铁基、郭齐勇、马敏、欧阳康、彭富春、陈文新、刘玉堂、江畅、邱紫华等知名专家教授与青年学子交流,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今年,该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同举办2021年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新丝绸之路:中西方古老文明的对话”活动,既沿袭以往的传统,又有了“国际”“云端”交流的创新。

“在活动中研习、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能增强港澳台地区人士、华人华侨及归国留学人员的文化自信,而且对增进海内外同胞心灵契合、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分管日常工作)杨学文表示。

9月27日,由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同举办的2021年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新丝绸之路:中西方古老文明的对话”活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澴楼国际会议厅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学文出席并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港澳台地区籍青年学生、外国留学生及本校学生代表近9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国际交流部部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中意学院中方院长徐涤宇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意学院意方执行院长黄美玲教授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罗马法首席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意学院意方院长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教授一起溯源中华文明与罗马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并就两所大学共建中意学院、意大利最大的中国法图书馆的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意大利文版)的出版过程及背后的故事进行了“云端”对话交流。

据介绍,西方“法律”的概念诞生于意大利的古罗马。罗马法上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去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黄美玲教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用意大利文翻译,并由意大利知名出版社Pacini发行,在意大利法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中国民法典的首个外语译本,还被赠送给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得到其高度评价。目前,第一次印刷的印本已售罄。

中国和意大利同属中西方的古老文明,丝绸之路的共同记忆强有力地联结着双方。历史上的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如今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中国民法典首个外语译本在罗马法的发源地——意大利出版,是中意文化交流的合作典范,增进了中西法治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向西方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法的国际影响力。

“中意合作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过往。此次中意学院双方院长‘云端’对话,既是中西方法学思想的交流互鉴,更体现了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依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表示。

据悉,此次活动结束后,港澳台地区籍青年学生代表们纷纷发表感言,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促进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交流互鉴增情谊 携手共筑连心桥

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成立至今,先后接待了来自韩国高校的3批次中华文化访问团,参与了“楚才杯”作文竞赛多期港澳台地区获奖选手“中华文化研习班”活动。

2017年以来,该院更新观念、创新理念,积极推进工作,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及武汉市委台办、市民宗委、市侨联、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研究馆)、市海联会等单位或部门达成合作意向,基本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文化精神高地”“文化统战”品牌逐步确立。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该院既注重突出文化引领,又展示武汉地域文化特色,做到文化交流既“高雅”又接“地气”,让港澳台地区代表和华人华侨人士感受到活动有创意、有深度、有文化、有内涵。

此外,该院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关系史与国共两党关系史”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等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2018年以来,该院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了有关“中华文化”的学术文章10余篇,并多次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全国社院系统的中华文化研讨会。

目前,该院发展进入新时期,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为指引,夯实“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基础,积极树牢“联合党校联合办”理念,以服务港澳台地区同胞和海外侨胞为宗旨,立足全面,整合资源,切实推进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创新发展。

据介绍,该院将持续积极推进港澳台地区和华人华侨人士的文化共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多方资源力量,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学院影响力,实现“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工作的有机统一,共同推进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开创中华文化学院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探寻文化根脉 涵养家国情怀

——系列精彩活动回放

2017年

举办港澳台地区和华人华侨大学生“中华菊文化”讲座及金秋赏菊活动。

活动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为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统战人士培训班学员讲授“颜氏家训”。

2018年

举办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暨国情教育班”;组织3场高端对话活动;邀请港澳台地区代表和华人华侨人士子女参加“行摄武汉兴中华”夏令营活动。

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暨国情教育班”是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联合湖北省中华文化学院等5家单位共同举办的。2018年5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港澳台地区籍师生61人参加了该活动,走访欧亚“万里茶道”源头——赤壁羊楼洞古镇和“三国赤壁古战场”,感受“茶道文化”与“三国文化”。

该院组织港澳台地区和华人华侨青年学生参加“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禅宗”“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3场高端对话活动。其中,“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做客学术报告厅,与武汉海外联谊会港澳台地区代表、华人华侨代表、武汉欧美同学会海外留学生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近120人进行了交流。

暑假期间,“行摄武汉兴中华”夏令营活动,在3天的时间中寻访盘龙城国家遗址公园、黄鹤楼、户部巷、辛亥革命博物馆、东湖落雁景区等,体验武汉历史文化脉络,感受武汉在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等多方面的建设成就。

2019年

举办“走进华师·中华文化与智慧人生”高端对话暨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修暨国情教育班”;组织“走进武大·四大名著与中华文化”嘉宾电视访谈对话活动;邀请相声表演艺术家陆鸣作地域文化研习讲座。

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华文化与智慧人生”嘉宾高端对话活动,邀请了熊铁基、马敏、邱紫华教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地区2019级本科新生、武汉市民建会员代表、武汉市委台办及相关台籍代表人士等150余人参加。

随后,组织54名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赴十堰武当山开展中华文化研修及国情教育,通过练太极、游武当、品道茶、听晚课、诵古诗,了解道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020年

举办“走进湖大·小康社会与荆楚文明”电视嘉宾高端对话暨港澳台地区代表人士炎帝故里中华文化研修班活动。

活动由湖北大学、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武汉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开班仪式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畅、楚文化研究专家刘玉堂、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孟华平与港澳台地区代表围绕“小康社会与荆楚文明”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9月,数10位在武汉创业的台湾地区青年代表前往随州和襄阳,在研学实践中感悟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素养和创业智慧。在“炎帝故里”“中国编钟之乡”随州,杨学文讲授了《炎帝神农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源头根脉》课程,学员们参观了随州博物馆。在襄阳,学员们参观了古隆中、古城墙等,感受荆楚文化、加深文化认同。

2021年

邀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楚文化研究专家刘玉堂开展“追寻楚脉”楚文化史讲座;武汉楚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楚剧《向警予》主演夏青玲应邀作红色专题报告;举办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新丝绸之路:中西方古老文明的对话”活动。

撰文:高灯明 邓记汉

图片:由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