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群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专家呼吁多学科联防联控

[时尚] 时间:2024-05-04 18:54: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81次

原标题:这些人群也是人群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专家呼吁多学科联防联控

东方网11月11日消息:作为一种严重疾病,也慢吁多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仅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性肾学科还常伴随糖尿病、脏病心血管疾病,危人由此引发的群专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如心力衰竭和过早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然而,家呼我国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中1,联防联控90%的人群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2,其中就包括占比越来越大的也慢吁多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

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性肾学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汪年松教授介绍:“由糖尿病、脏病高血压、危人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群专慢性肾脏病患者越来越多。在新增加的家呼透析患者中,有1/3的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3。从医生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能对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做多学科管理和‘联防联控’。但糖尿病患者通常只有到了肾功能很差、水肿严重的时候才会想到去肾科检查,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亦是如此。”

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加强管理危险因素

数据显示,三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至少有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4;而在引起终末期肾病的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的占比也很大5。目前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某种程度的肾脏疾病6。糖尿病、高血压都是不陌生的疾病,可它们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关系呢?会给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哪些危害?

汪年松教授称:“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肾病现在越来越多。有30%-40%的糖尿病会引起肾病7,8,但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到后期进展非常快。另外,糖尿病还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相关疾病等,在早期会出现微血管病变9,10,11,因此要控制好血糖,患者并发肾病的比例也会降低。”

汪年松教授介绍:“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例,在我院腹透的500多位病人中,有40%以上是糖尿病引起的。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曾有一位6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不重视规范治疗,后期合并了慢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后来又合并了双下肢血管病变,最后不得已而截肢。在出现下肢血管需要截肢之前,患者妻子常常陪伴他来做血透治疗。双腿截肢后,因为所住的小区没有电梯,妻子只能把被子铺在楼梯上,一步步扶他出门和回家。最终,很可惜,这位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的困扰、截肢的心理打击以及不忍‘拖累’家人的心理负担,选择放弃治疗。”

除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肾小球相当于人体内的“筛子”,白蛋白分子体积较大,在肾脏健康情况下是不能通过“筛子孔”而流失的。但常年的高血压会使“筛子孔”变大,患者就会出现蛋白尿,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损害。高血压引起的肾病在早期发病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出现明显肾病症状的,仅有少数高血压肾病患者会表现出夜尿增多,浮肿症状,不容易被察觉12。长期的高血压会促使慢性肾脏病进展,还会引起心、脑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由此也加大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难度13,14。

此外,汪年松教授也提醒:“中国是肾炎大国,中国青壮年患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就是慢性肾炎15。现在肾衰竭的主要人群也是慢性肾炎患者,占50%左右16。”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原发于肾小球,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肾衰竭17,18。因此,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及早治疗,预防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早筛早诊,规范日常生活管理,减缓疾病进展

谈起这个患者,汪年松教授深感遗憾和无奈:“这个患者年纪不是很大,很多患者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截肢或者失明,对生活的态度就会改变。如果他的病情可以在早期防治,长期规范治疗,也不一定会那么快就进入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并发症也会减少。”

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等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注意危险因素的早期筛查,避免或减轻后期多重疾病负担。汪年松教授表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肾病高发人群就需要做肾脏病的筛查。以糖尿病为例,一旦发现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在5年之后要做肾脏病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后就要立即做肾病筛查19。”

关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汪年松教授介绍:“肾病的筛查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尿微量白蛋白尿,还有一个是通过测血清肌酐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患者在患慢性肾脏病早期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志物,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检查,要测肾功能、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慢性肾脏病进展到中期,建议患者半年做一次检查;到了终末期,患者需要3个月左右做一次检查,或者每月查一次,因为此时的疾病变化太多,随时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等;若进入透析阶段,患者需每星期来医院血透三次,每月至少来医院复诊一次,病人需要进行很多病症观察,调整治疗方案。20

除了早期筛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上也应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汪年松教授提醒:“很多低钠盐用钾离子替代钠,而肾脏病患者不能摄入过多钾,因此不能吃低钠盐;蛋白质的摄入量也要控制,因为蛋白需要肾脏代谢,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的损害。坚果、香蕉、木耳、橘子、蘑菇、根茎类食物里面的钾含量都很高,容易出现高钾血症,导致患者猝死。此外,血糖、血脂也要控制。且患者也应每天进行康复训练,例如每周3到5天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一定的活动。”

多学科“联防联控”,让疾病慢下来

临床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三大疾病相伴相依的情况已经非常常见。患者应同时关注其他共病的存在,关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危险因素的联防联控。然而,尽管有患者因延误就诊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但至今临床上,依旧有许多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会想到要去肾内科就诊。

汪年松教授表示:“临床上,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很难分开。若患者有糖尿病,就容易患肾病,之后又容易再出现心血管事件。这些疾病会分布在各个学科中,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为患者展开多学科管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管理中,首先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这些病变有明确的依据,血糖控制得好,患者并发肾病的比例就会低。同时血压管理也很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要比正常更低一些,高压控制在120 mmHg左右、低压控制在80或75 mmHg左右;血脂控制也比较严格,特别是低密度胆固醇,需要控制得比较好。”

“例如我们遇到过很多年纪大的患者,从来不看病,因为他认为没有感觉就没问题,也不体检;也有患者出现血压高伴随头痛的症状,但也不加以注意。这些患者如果不及时就医治疗,可能有一天脑血管就出现问题了。”汪年松教授回忆以往遇到的患者案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如果能够在早期进行一些干预,联合血管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肾科等多科室治疗,病情进展不会这么快。因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都不能只注重一个点的防治,而应是多点防治、多学科防治,进行联防联控。”

(刘轶琳)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