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找出“是药三分毒”背后的“毒” 正文

找出“是药三分毒”背后的“毒”

[时尚] 时间:2024-04-29 19:56: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77次

原标题:找出“是找出药三分毒”背后的“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曾莉 通讯员 袁福国 徐巍

找出问题的背后,是药分生命被挽救

许多蛛丝马迹的捕捉,有时会力挽狂澜。毒背毒

“2018年,找出我们通过对严重病例报告涉及的药分怀疑药品进行检验,发现某种葡萄糖注射液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毒背毒相关涉事企业立即按规定启动药品召回程序,找出召回该葡萄糖注射液2603瓶。药分这意味着该药品可能引发的毒背毒药害事件被迅速遏制。”说起这些,找出省药监局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监测科负责人赵丽眉飞色舞。药分

近几年,毒背毒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了近10个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找出及时调查处理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等多个品种安全性信号。药分

在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毒背毒年鉴上,也记录着辉煌。2020年度,该中心全市收集监测报告2万余份,获当年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优秀基层监测机构称号。

“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无数条生命被拯救。”武汉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的分析评价,国家药监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预警信号,并向社会发布药品安全警示信息。

问题发掘得越充分,生命安全才越有保障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与传达。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入选全国100家国家级药物滥用监测医疗机构哨点,有着不同寻常的使命,需上报部分少见的药物滥用情况,如大麻、笑气等镇静和止痛药物。

苯二氮 类药物滥用监测上报是难啃的骨头,不仅因为该类药物监测起步晚、监测点少,还因为其即使以推荐剂量服用,也易导致误用、滥用和成瘾。

“越是这样,越需要弥补盲点,因为每一个药片的背后,都与生命相系。”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人员说。该中心在“苯二氮 类药物在精神科的使用现状调查”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查找药品使用异常风险信号,发现潜在的药物滥用人群并进行合理用药指导,有效弥补对此类药物监测不足问题。

“药品不良反应的问题发掘得越充分,人民生命安全才越有保障。”赵丽说。在各个层面上,一张关乎药品安全的大网在越织越密。

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几年开展七叶皂苷钠、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等多个品种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探究心脏植入支架在各环节使用风险;我省编写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报,指导医生用药。

“我们偏远的地方,监测更不容马虎。”恩施州市场监管局局长张紫阳说。该州积极参与国家、省中心重点品种监测项目,出色完成奧硝唑注射液、氦氖激光治疗仪等品种重点监测,为产品上市后安全风险监测与再评价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破解难点盲点,用药安全阀门越关越紧

“我国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至今已有20多年,从蹒跚起步到全面建立监测体系,进步有目共睹。”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说,“但不能回避的是,‘不会报、不愿报、不敢报’曾是许多医院的共性问题。”

“继续加强风险信号挖掘和数据分析研判,巩固提升基层报告单位监测报告能力,完善报告收集及风险预警体系,推动监测评价向药物警戒转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有大文章要做。”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省在协和医院等7家三甲医院完成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部署,实现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智能搜索及监测上报。通过“机器换人”,大大缩短报告时间,提高医护人员上报积极性。

让人欣喜的是,许多来自监测哨点的自发行为,让用药安全的阀门越关越紧。不少企业发布信息通报、主动修改药品说明书、开展药品上市后评价……

业内人士表示,研究探索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评价新方法,既有应运而生的现实背景,又切中临床之需。联合高校、医联体、区域医疗中心等,试点建设药物警戒研究基地;探索利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上市后安全监测评价新方法,还有广阔创新空间。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