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腔唱响西北 线上线下共享盛会——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扫描

[百科] 时间:2024-04-28 20:46: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04次

六月二十一日,周至剧团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为观众献上经典秦腔《杨门女将》。腔中国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6月13日至24日,以“秦腔的西北线上线下盛典 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举办。图为6月17日拍摄的共享易俗社文化街区。 记者 戴吉坤摄

炎炎夏日,秦腔骄阳似火,艺术却比不过广大戏迷看戏的节扫热情。

连日来,大秦第届西安、腔中国宝鸡、唱响渭南等地的西北线上线下各大剧场好戏连台,人民群众尽享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奉上的共享文化盛宴。

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秦腔秦腔艺术盛会,6月13日至24日,艺术以“秦腔的盛典 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举办,来自西北五省(区)33个剧团的名家与新秀,以精湛的演技、地道的唱腔为广大群众献上70余台秦腔大戏,大秦正声响彻舞台和荧屏。

■ 数字技术 为秦腔注入活力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就在这地方,梦开始穿越……”6月8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先导片《长安夜》MV正式上线。在秦腔与摇滚极具冲击力的音乐节奏中,国内首位秦腔领域虚拟人——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虚拟推荐官秦筱雅,伴随秦声秦韵翩然而至。

很快,在北京、西安等地的各大地铁站,那个唱秦腔的“数字女孩”秦筱雅登场了,向人们发出长安之邀、秦腔之约。秦筱雅清丽甜润的嗓音别具一格,惊艳了众人。“秦腔国风气质简直不要太美。”“这个秦腔虚拟人,我觉得她应该跟我一样还是个西安潮girl!”秦筱雅与秦腔、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充分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秦筱雅设计制作团队成员张曦介绍,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秦腔表述一定要准确、鲜活,对原画设计、模型制作、骨骼绑定、角色动画、布料毛发解算、灯光材质贴图、渲染合成等环节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动画人物的整体解析建模大概有3万个面就可以了。但我们打造的这个人物,仅头部的头饰建模就达到了70万个面。未来,秦筱雅还将作为秦腔艺术的数字化代言人,衍生出动画、电影等多元产品。”

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寇雅玲表示,作为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领域的新尝试,秦筱雅的出现给予传统文化时尚的包装,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新音,找到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渠道。

秦筱雅设计制作团队负责人任雪迎说:“除了虚拟人秦筱雅,本届秦腔艺术节还推出了秦人腔调系列数字藏品,以新的传播途径,向世界展现秦腔的独特魅力。”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大银幕上,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正在放映;观众席中,戏迷肖兰戴着3D眼镜,看得津津有味。

作为秦腔经典剧目,1960年,《三滴血》成为我国首部秦腔电影。随着时代发展,秦腔不断呈现出新的表现和传播形式。6月15日,首部秦腔3D电影《三滴血》揭开神秘面纱,掀起了艺术节的高潮。秦腔《三滴血》从戏曲舞台走入3D电影世界,实现了秦腔发展史上一次填补空白、开创先河的跨界融合。

西安易俗社演员李东峰在秦腔3D电影《三滴血》中分饰周天佑和李遇春两个角色。他说:“虽然情节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和一气呵成的舞台表演有所不同,电影分景别拍摄,讲究镜头语言,为演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鲜活,秦腔3D电影《三滴血》收获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国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戏曲与当代生活的紧密结合。”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表示,为古老秦腔剧目插上现代电影艺术的翅膀,体现了经典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届秦腔艺术节坚持“展演和展播并举,线下和线上融合”,通过“云剧场”、全景直播等方式,让线下线上观众共享艺术盛会。同时,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高峰论坛举办。

■ 精彩剧目 经典与创新并重

“走,看戏去!”连日来,看戏成了西安人最热衷的活动之一,第九届秦腔艺术节真正成了秦腔的盛典、人民的节日。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的秦腔艺术盛会,本届秦腔艺术节的演出剧目精彩纷呈,既有经典传统戏《三滴血》《火焰驹》《玉堂春》《白蛇传》《杨门女将》《赵氏孤儿》《狸猫换太子》等,也有优秀历史题材剧目《秦楼案》《洞天仙歌》《许铁堂》《诗圣杜甫》,还有新创现实题材剧目《骄杨之恋》《湟水河畔》《在绿色原野上》《铡刀下的红梅》《肝胆祁连》等,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视听艺术盛宴,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文化硕果。

6月15日,由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演出的《火焰驹》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演员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6月16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的“看家大戏”《狸猫换太子》重磅亮相本届艺术节,引发西安戏迷热议。该剧看点多多,4朵“塞上梅花”领衔的全明星演员阵容,让经典故事精彩呈现。

6月17日,西安三意社秦腔经典传统戏《玉堂春》亮相第九届秦腔艺术节,当晚的易俗大剧院座无虚席。《玉堂春》是秦腔经典名剧,剧中王景龙和玉堂春的爱情被戏迷们津津乐道。“苏派”传人张涛和“肖派”传人侯红琴两位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台魅力无穷的秦腔大戏。

6月19日,由甘肃省武山县剧团带来的秦腔《洞天仙歌》亮相秦腔艺术节。该剧是根据武山本土神话故事水帘洞麻线娘娘传奇改编,其真善美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这台剧融入了唢呐、刺绣、舞蹈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余人表演的旋鼓别开生面。

6月21日,西安演艺集团周至剧团带来的秦腔《杨门女将》精彩上演。建团近70年来,周至剧团将秦腔唱遍西北五省(区),在戏迷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杨门女将》是秦腔传统经典剧目,本次演出阵容庞大,集合了老中青三代演员,在服装、音乐上都有所创新。

6月23日,由新疆乌鲁木齐秦剧团带来的新剧目《铡刀下的红梅》在西安广电大剧院上演。“该剧紧抓刘胡兰牺牲前一天的经历,大量运用闪回手段,把刘胡兰光辉灿烂的一生呈现给观众。”新疆乌鲁木齐秦剧团团长王永立说,这次参加秦腔艺术节,是这部剧真正意义上的首秀。

6月23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渭南分会场的压轴戏——大型秦腔现代戏《惠中权》在渭南大剧院上演。该剧由榆林市靖边县文工团倾力打造。观众对剧中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纯正的秦腔音乐,巧妙运用的陕北民歌,荡气回肠的唱腔,恢弘大气的舞台呈现惊叹不已,拍手叫绝。同日,由甘肃省张掖市七一剧团带来的秦腔戏《肝胆祁连》,作为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宝鸡分会场的压轴戏在宝鸡大剧院精彩上演,赢得热烈掌声。

与此同时,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充盈舞台,让本届秦腔艺术节亮点纷呈、精彩无限。

6月19日,由西演集团青年团带来的《白蛇传》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带来的《西游记之唐僧收四徒》同日上演。一个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家喻户晓的“猴戏”,但二者的相同之处是,演员都是一群20岁上下的“未来之星”。西演集团青年团团长何红星介绍,青春版《白蛇传》有8个白蛇、7个青蛇,还有3个许仙,虽然是传统剧,但主创团队进行了精心编排和加工。“这些小演员平均年龄17岁,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西演集团青年团副团长、梅花奖得主张涛说。由青年演员呈现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白蛇传》,令广大戏迷耳目一新。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郝卫介绍,《西游记之唐僧收四徒》自2021年4月推出以来,凭借青春靓丽的演员阵容、精彩劲爆的武戏场面以及简约大气的舞台设计,受到了广大戏迷尤其是青年朋友的热烈欢迎。去年“五一”假期期间,首轮演出售票非常火爆,许多观众带着孩子“二刷”“三刷”。大家纷纷表示,《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但没有想到戏曲艺术形式也能将其演绎得如此精彩,孩子们通过看这个戏爱上了秦腔传统艺术。

■ 文化惠民 让更多人爱上大秦之腔

本届秦腔艺术节不仅有精彩演出,还推出名团走进校园、名剧走进影院、名家走进群众、剧团开放日等活动。

“真的太激动了!我和孩子都是秦腔爱好者。这次艺术节让我们实实在在地得到了文化惠民的实惠,也真正体会到这是人民的节日。”家住西安市西一路的戏迷刘小平开心地说。

为了让更多群众“零距离”感受秦腔魅力,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6月14日至21日举办了“名家走进群众”活动。在易俗社文化街区、西安环城公园,来自西北五省(区)的10余位梅花奖得主与戏迷同台演唱、交流互动,戏迷们“看得真、听得美、爱得深”。

活动中,“梅花”竞相绽放。前期唱响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有“塞上梅花”美誉的屈连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被誉为“第九代周仁”的杨升娟。名家们不仅来自西北各地,也涵盖了不同行当。比如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主工青衣,兼演刀马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涛,主工小生。来自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梅花”——李小锋、任小蕾、赵扬武、张蓓、边肖、李军梅等也分别登台,为戏迷朋友献唱经典选段,与现场观众交流互动。戏迷们纷纷表示,现场听秦腔的感觉,比在电视上看的感觉要好得多。

“名团走进校园”是本届艺术节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策划组织的活动。6月16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名团走进校园”活动拉开帷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三意社、西安演艺集团青年团的演员们,走进西安市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通过现场演出和表演互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秦腔,并发自内心地热爱秦腔,进一步成为秦腔艺术的保护者与传承者。

杨升娟带领青年演员们走进曲江第十四小学,向同学们介绍秦腔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并进行了现场教学。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有关秦腔文化的基本知识,还让大家切身感受了秦腔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期间,广大戏迷和获梅花奖的演员增加了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热情的戏迷通过互动,表达了对秦腔发自内心的喜爱。演员们也深有感触。张蓓表示:“秦腔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演员的努力,也离不开戏迷的关注,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让秦腔的明天更美好。”赵阳武表示:“自己想给戏迷展示的不仅仅是唱腔,还有戏曲的全貌。”张涛表示:“今年秦腔艺术节在西安举办,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秦腔氛围很浓厚,和戏迷的互动更加深入,秦腔走进了社区、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大秦之腔。”

同时,参加本届秦腔艺术节的院团还借剧团开放日活动,积极开展文旅推介会、戏迷见面会、戏迷分享会等系列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秦腔展示,让秦腔艺术与人民大众贴得更近。

陕西是秦腔艺术的重要发源地。2000年举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从西安出发,一路高亢嘹亮,唱响西北五省(区)。近年来,陕西省和西安市紧扣秦腔艺术传承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打造了全国首个以秦腔艺术文化为核心的易俗社文化街区,建成了展现秦腔发展成果的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和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成立了秦腔青年实验剧团,培养出百余名有青春活力、功底扎实的“秦腔生力军”,让秦腔艺术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出时代风采。

“这届秦腔艺术节不仅是秦腔人的联欢、秦腔艺术的盛会,还要通过秦腔这个载体,展示秦地的精神、生活,让文艺为时代鼓与呼。”陕西省剧协主席刘远表示,秦腔艺术节是借助秦腔元素推介陕西名胜古迹、特色小吃、文旅发展成果的载体,参演院团和各地游客借助秦腔艺术节这个载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悟“秦地文化”。( 记者 李向红 )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