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额济纳旗的12天 游客见证当地防疫应对全过程

[休闲] 时间:2024-04-29 11:56: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6次

原标题:滞留额济纳旗的滞留12天 游客见证当地防疫应对全过程

10月29日6时36分,旅游大巴在高速收费口集合,额济即将分批撤离额济纳旗。纳旗 叶榆宁摄

这原本是天当地一趟期待已久的秋色之旅——去腾格里走沙漠,去额济纳拍胡杨林,游客应对去巴彦浩特看天鹅湖。见证却因为新一波突如其来的防疫疫情,他们被困在了内蒙古额济纳旗。全过旅行变成了隔离。滞留

游客宁先生所在的额济30人上海摄影团10月16日从上海出发抵达宁夏中卫,乘大巴进入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腹地,纳旗次日驱车约700公里来到额济纳旗。天当地按照计划,游客应对18日全天他们都在胡杨林拍摄。见证但当天上午,防疫他和团友们刚拍了两个多小时的照片,就被告知由于额济纳旗发生疫情,胡杨林景区关闭,所有游客必须尽快离开。原定6天5晚的行程戛然而止。

经历了5轮核酸检测、6次人数核对和无数次的沟通协调后,10月29日,滞留额济纳旗长达12天的30人摄影团终于乘上旅游大巴,驶往位于1000公里外的内蒙古包头市。如果一切顺利,在包头完成14天的隔离后,他们将回到家乡上海。

在额济纳旗停留的12天,宁先生和团友们也亲眼见证了当地防疫应对从略显凌乱到步入正轨的过程。

行程中断

73岁的宁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几乎每年都会出外采风拍摄。新冠疫情以来,这样的节奏被打乱。今年,他原定参加的新疆采风行程已经两度取消。这次去额济纳旗的胡杨林6日拍摄活动,也是筹备了两个月后才终于成行。此次和他同行的团友多是摄影爱好者及其家属,年龄从60岁到76岁不等。

10月17日,经历约700公里的舟车劳顿,摄影团一行进入额济纳旗。额济纳旗在旅游爱好者中名气不小,其常住人口只有3.5万人,中心区域居民仅约1万人。每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是这里拍摄胡杨林的最好时段,也是一年中的旅游高峰。不幸的是,此次国内新一波疫情的传播,也起始于此。

17日下午,在导游安排下,团友们饶有兴致地拍摄了当地的怪树林景区和晚霞,小有收获。第二天清晨,大家早早起床,7时乘车出发去胡杨林景区。按照计划,他们这天的胡杨林拍摄要持续一整天,为了避免在偌大的景区内因为集中吃饭浪费拍摄时间,团友们都带上了中餐、晚餐两顿干粮。

约定好的牧民驾车来到,不太宽的土路上扬起一阵灰尘,在穿越树林的逆光下显得很有冲击力,成为理想的拍摄背景。随后,身着蒙古袍的牧民从圈里赶出40多只羊,接受摄影师们的拍摄。这群羊并不都是全身白色,有不少羊的头部有黑色的花斑,互有参差。

团友们迅速抓拍胡杨林和羊群全景的同时,还用长镜头抓拍起几只羊身上的逆光轮廓,耳旁只闻此起彼伏的快门“咔嚓”声。拍完赶羊的场景,大家准备按照一般游客的常规路线走一遍景区继续拍摄。不料,远处林中驶来一辆摩托,摩托上的人说当地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胡杨林景区被关闭,所有游客要尽快离开。

坏消息如同冷水浇头,游客们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但配合疫情防控,大家只能依依不舍地回到大巴上。当摄影团成员乘车返回此前入住的大漠胡杨主题酒店时,才知道因为这家酒店设施较好,已被政府征用为隔离酒店,大家需要“搬家”。无奈之下,团友们只好匆忙收拾行李上车。

车上,摄影团导游叶榆宁当机立断:先不进酒店,马上去做核酸!因为越往后,排队的人会越多。果然,这次的核酸检测,30名团友从开始排队到做完,花了近3小时。

滞留时刻

游客们忙着转场的同时,导游叶榆宁更是一刻也不得闲。今年55岁的叶榆宁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做过老师,如今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导游,颇受游客们欢迎。旅程突然中止、酒店被征用,他需要尽快为接下来的情况做准备。

他一边安抚大家,一边带领游客做核酸检测、入住酒店,忙得像只不停打转的陀螺。安排好游客的午餐,他让客人们尽快上报所需药品的清单。根据清单,他第一时间去药店采购了游客所需的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药物。“这批游客原来的行程只有6天,很多人只带了这几天的药。这次采购,又帮他们补充了一周左右的药品。”叶榆宁说。

叶榆宁和团友们后来才知道,这次滞留在胡杨林景区附近的游客达近万人之多,来自全国各地。其中,通过旅游专列和旅游大巴进入的团队游客达6000人以上,还有不少自由行或自驾游客。

最开始,团友们还挺乐观,认为经过两三次核酸检测后,如果检测结果没问题就能很快离开。但随后几天,由于当地确诊病例不断增加,防控进一步升级。大家只得又去附近的超市采购了一番,做好在此“安营扎寨”一段时间的打算。

对于额济纳旗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县城来说,猛然增加的上万名滞留游客,令这里的人手和物资都显得捉襟见肘。核酸检测排队时间长、各方支援的物资无法及时派发、滞留期间的酒店费用需自付等一系列问题,令不少团队的导游疲于应对。

叶榆宁说,自己还算幸运,这次带的摄影团的团员大多是退休老师、公务员、医生等,游客整体素质很高,对防疫工作都非常支持。尽管团员们入住的酒店两度被征用,最终大家都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但一些旅游专列团的导游就没这么幸运,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要为50名左右的游客提供服务,宛如“救火队长”。这些专列团游客在额济纳旗原本没有安排住宿、用餐标准也不高,在当地物资供应没那么及时的情况下,导游的协调难度就大多了。

22日中午,叶榆宁为团友们领到了当地政府安排的第一顿免费午餐:鱼块、卷心菜、土豆烧肉、瓜片木耳。两荤两素的搭配不错,米饭也不少,够食量不大的老人吃两顿。但一些自由行游客的信息需要入住的民宿或酒店上报,还需要进一步核实,免费午餐的下发也就延后了一步。

乐观面对

从17日下午抵达额济纳旗,宁先生和团友们在当地停留的9天内,全团成员做了4轮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25日的公告显示,当地又新增病例12例,总数达到43例。滞留游客们在当地的行程,也从最开始可以在酒店附近自由活动,到后来被要求足不出户,一日三餐主要由导游或服务人员送到门口,防疫措施进一步升级。

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也在提升,25日起各地医务人员不断驰援额济纳旗,很快就实现了上门检测。团友们第二次入住的酒店被征用,正是用来接待驰援的医务人员,也算为当地抗疫作出了贡献。

滞留酒店的这些天,宁先生难得时间这么充裕。他一边整理此前几天拍的照片,一边在电脑上记录下这次特别旅程中的细节。团友们虽然见不着面,微信群的沟通却十分频繁。只要一小会儿不看群,就是上百条新消息,时常需要“爬楼”翻阅。

为了安抚团友们的心情,从23日开始,有过教师工作经历的叶榆宁就在微信群里用语音讲起了有关居延海和西夏王朝的历史,大家都听得饶有兴致。一位团友说,他正在边喝咖啡边听故事,引得一群“馋虫”追问他咖啡在哪买的?宁先生此行也带了几包挂耳咖啡,这天刚刚泡了一杯,他将咖啡的照片发到了群里,又引来群友“流口水”的微信表情,为沉闷的隔离生活平添了几分欢乐。

为了应对接下去的日子,团友们还成立了文体组,将第九套广播体操的视频发到群里,让大家每天跟着锻炼;叶榆宁还邀请高校的老师为团友们做线上摄影指导……

额济纳旗当地的暖心举措也不少。有微信大群的管理员,转发了额济纳旗文体旅局给滞留游客的一封信。信中明确,当地在为游客每天免费提供一顿午餐、做好有关食品药品配送服务的同时,还将向每位滞留游客赠送一张2023年底前有效的三个景区门票。此外,当地政府也对滞留游客入住的酒店进行了限价,每晚最高房价不超过200元。

25日中午,叶榆宁晒出的一条朋友圈显示,期待已久的泡面、火腿肠和口罩等物资发到了团友们手中。各方支援的物资终于派发到位,意味着当地的防疫和物资调配从最初几天的忙乱正逐渐步入正轨,秩序正在重新建立。

这天,在第三家酒店安顿下来的宁先生,也在家人群发出了一条微信:“昨天我们住的酒店因政府征用安置前来支援的医务人员,我们搬到新的酒店,去年刚装修的,挺好。今天起全镇居民居家不外出,酒店老板帮我们出去采购物品,挺客气的,你们放心好了!”

有序撤离

从25日到28日的这几天,无论是对叶榆宁还是摄影团团友,都称得上一波三折。25日开始,额济纳旗因本地病例持续增加收紧了防控政策,滞留游客和居民们被规定足不出户。这样的规定对疫情防控有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刚刚有所缓解的物资分发困难再度出现。

同样滞留额济纳旗的上海游客郭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一个由自由行游客组成的百人微信大群里看到,有游客说每天只能保证吃上一顿配送的饭,其余两顿饭只能靠消耗之前囤的“存货”对付。

10月26日,叶榆宁和另一名游客搭班做起了志愿者,去取餐点领取配餐,并分发到各家酒店。他所在的酒店滞留游客约50人,原本只要取50来份就够了。但26日这天中午,他一共领了260份盒饭,再根据取餐点的配送清单,将盒饭分发到额济纳旗的8家酒店,前后花了整整两小时。

这天13时,叶榆宁脱下身上的防护服,才发现全身已经湿透。他不由十分感慨:“那些需要穿一天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太不容易了!”洗手消毒后,他匆匆扒了几口午饭,才发现饭菜已经凉透了。

但他不辞劳苦,第二天又和同伴领取了319份盒饭,在两小时内将它们分发到了10家酒店。叶榆宁说,今年已经是他连续第16年带团来额济纳旗,对当地的行车路线驾轻就熟,取餐送餐有优势。只要当地有需要,他可以继续做志愿者。

没想到,28日发生了变故。因为叶榆宁和另一名志愿者之前申请的车辆通行证迟迟没有下发,他们的车无法在管控区通行。于是,这天全团游客的午饭取餐、配送就成了问题。当天直到近16时,团友们才吃上午饭,一度引发投诉,叶榆宁也颇觉委屈。

万幸的是,旅游大巴游客撤离的方案,也终于在这天下午尘埃落定。继一批旅游专列载着游客先行离开后,摄影团的30名游客确定可在29日踏上前往包头的旅途,大家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29日一早,在额济纳旗滞留了12天后,上海摄影团的30名游客迎来了最开心的时刻。按照统一安排,这天清晨他们将乘上旅游大巴驶离额济纳旗,向1000公里外的包头进发。从酒店出发前往高速道口时,额济纳旗的天还是黑漆漆一片,团友们却颇为兴奋。集合时间是5时30分,有人4时就迫不及待地起床了。这天,他们全天的旅程将长达12小时。

7时30分,额济纳旗高速收费口附近,几百辆旅游大巴排起长队,等候工作人员做最后的人数清点和车辆编队,随后分批离开。上海摄影团的旅游大巴前后,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巴,车上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游客。导游叶榆宁告诉记者,一批自驾游客和散客早在当天5时30分就已分批驶离额济纳旗,旅游大巴游客被安排在第二批离开。

7时45分,摄影团旅游大巴进入高速收费口,工作人员从车门处塞进来4大袋食物,有火腿肠、巧克力派、牛奶和大瓶装矿泉水,承载着额济纳旗人民的满满心意。就在前一晚,叶榆宁还看到志愿者在彻夜给这些物资装袋。

8时整,旅游大巴依次出发,叶榆宁所在的大巴编号是118。他给记者发来的一段视频显示,大巴终于行驶在高速路上了!此刻的额济纳旗天已大亮,车窗外天气晴好,沿途可见满树的黄叶,正是秋色美好的季节。

摄影团游客宁先生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他们的大巴沿途可以停靠5个站点,但车队编组行驶的车速不快,抵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可能超过12小时。大巴驶离时正值窗外太阳升起,大家忍不住欢呼、尖叫。不过想起随后一天漫长的旅途,很快大家又安静下来,有人开始闭目养神。

坐在驶离额济纳旗的大巴上,叶榆宁的心情有些复杂。过去12天里,他与额济纳旗当地人朝夕相处,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淳朴,也遭遇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忙乱的日子。他期盼着早日离开,真到离开时又有些不舍。

再见了,额济纳旗!

(原标题《滞留额济纳旗的12天》。编辑 吴盈秋)

1635649155000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