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靠伐木致富因禁伐返贫 如今吃上“正宗”生态饭再次脱贫—一个省级贫困村的嬗变

[休闲] 时间:2024-04-29 08:53: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0次

  同样是正宗吃生态饭,赚生态钱,曾靠致富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现在和过去的伐木伐返饭再吃法不一样了!这得益于“外来和尚”——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稽核处处长付建华担任港背村“第一书记”,因禁念好了“港背村的贫今贫个贫困经”,使村里走上了不同以往“竭泽而渔”的吃上次脱村路子,用3年时间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生态省级嬗变帽子。

     “小康村”变身贫困村

  地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正宗港背村曾因砍伐树木外销,成为远近闻名的曾靠致富“摩托村”“小康村”。1994年,伐木伐返饭再靖安县创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禁禁止采伐后没了“生态福利”,贫今贫个贫困港背村经济一落千丈;2015年人均年收入才2000余元,吃上次脱村成为省级贫困村。生态省级嬗变

  “村内有国家一级植物18种,正宗这片40亩的山林超过百年的树有200多棵,其中最老的有1200多年。”9月6日,港背村理事长包训龙指着一棵又一棵挂牌保护的大树回忆说,这片林子如果不是村民信奉的风水林,估计也要被砍伐。

  伐木曾是港背村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港背村位于靖安县西北部,山林面积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3.5%。20世纪80年代,港背村“吃生态饭”,邀请外地人进村伐木贩运,然后按比例分成。

  “家家户户有上千亩山林,一本万利,村民真的是坐在家中数钱。”包训龙忍不住摇摇头:“但村民们没有利用这个钱发展产业,而是买摩托车、电视机等消费品,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然而,随着九岭山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该村木竹采伐受到严格限制,加上传统农业发展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大多还是靠天吃饭,收入增长缓慢。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更加严格,港背村逐渐成为贫困村。

     “第一书记”带来改变

  2015年,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定点帮扶港背村,付建华主动报名担任“第一书记”。

  “来港背村帮扶整整3年了!”付建华屈指数来,2015年9月,他背起行囊,告别刚读小学的女儿,一头扎进莽莽大山中。付建华说:“驻村时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33人。”

  “当时,村民都等着看我们两个‘外来和尚’的好戏。”付建华说。付建华把自己看成是港背村外来的和尚,另外一个,是紧随其后的童军涛,他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港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付建华与童军涛为改变村里道路交通不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简陋的现状,争取到公路建设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将进村8公里主干道由4.5米拓宽至6米,并硬化了组级公路和入户道路20余公里,实现了水泥道路村村通、户户通。

  与此同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和村里兜底“五道保障”,确保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有了“五道保障”,187户无一农户看病超过2000元。

  而贫困户林纲盛享受的是“饭来张口”,他不出一分钱,就能在村里的“幸福居”(安置房)吃上可口的饭菜,这是港背村通过村集体收入,解决孤寡老人贫困户的温饱问题。

  “港背村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硬件好了,产业强了,村集体有钱了。”童军涛说,“这些都得感谢‘第一书记’付建华。”

     尝到甜头呵护生态

  2011年,港背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5年却成了省级贫困村。付建华咬定“好的生态并不意味着贫困。”改变落后的面貌还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付建华的带领下, 港背村将产业扶贫资金以入股形式加入蓝莓种植基地、建材公司、博同特种合金公司等当地企业或合作社,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利润分红,并将所得分红直接发放给贫困户。

  吃生态饭,就不能有破坏生态“砸饭碗”的事情发生,尝到甜头的村民组织了义务生态巡查队,巡查有损生态的各种不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成了港背村村民的自觉行动。

  本报记者 余红举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