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坚 其来有自——读《毛泽东早期文稿》

[焦点] 时间:2024-04-30 01:20: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88次

原标题:信仰之坚 其来有自——读《毛泽东早期文稿》

青年时代的信仰毛泽东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刻苦学习,坚自读博览群书,其有期文学以致用,毛泽不断努力追求真理,东早以其独特的信仰人生历练和精神理念,构筑了一道亮丽的坚自读青春风景线。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湖南省委编纂的其有期文《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录了至今已搜集到的毛泽东19岁至27岁(1912年6月至1920年11月)时的全部文稿,为研究青年毛泽东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过程,以及当时其他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青年毛泽东的东早影响等提供了完整和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信仰

长期以来,坚自读中央档案馆等单位,其有期文对于毛泽东的毛泽早期文稿曾做了大量的搜集和考证研究工作。在编辑这本书时,东早编者尽一切可能从各方面去收集文稿,并对每篇文稿认真地进行考证和鉴别,然后分不同情况收入正编和副编。

在这部文稿中,有相当一部分珍贵的文献是有识之士不避艰险,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献给国家的。在校勘工作中,编者们尽可能地找到最早的版本或者稿本作为刊印的根据,以确保所收文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凡有手稿的,他们都严格按手稿校勘,纠正了过去有些文章引文中的一些错误。该书中信函占四分之一,且多是手稿,其中很多草字很难辨认,他们通过请教专家,反复辨认,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对于没有手稿只有铅印件的文稿,他们则以最早的版本或善本作为底本进行校勘,发现并订正了一些错讹。例如《民众的大联合》中的一句话,长期以来在引用中都被写成“压迫愈大,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其实,在原版中,是“反动愈大”,而不是“反抗愈大”。这里的“反动”,是指反作用力,是当年的用词习惯,不必要也不应该改动。修订重印此书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该书共收录文章、书信、诗词、读书批注、日志、纪事录、谈话、报告、通告、启事、文电、课堂笔记等100多篇。其中有不少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其余虽在当时的出版物上发表过,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未正式刊印,可以说是十分珍贵。《毛泽东早期文稿》最早于1990年7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迅速脱销,后应广大学者、读者要求多次增印。

该书对解读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感受和学习一代伟人的成长成才历程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普通农民家庭,但他立志高远,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不停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严谨刻苦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深入的实践精神贯穿于他的整个青年时期。他立志改造社会,不做迂腐的学者。注重理论研究,结合自身实践提炼成果,注重舆论导向的作用。同时,他读书时期就坚持锻炼身体,善于结交良师益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1918年,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在这里,他读到了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获得广泛接触各种新思潮的机会。

此外,毛泽东还首次见到了陈独秀并深受其影响。青年毛泽东具有可贵的批判、探索和牺牲精神。17岁时,请亲戚说服父亲允许他去“洋学堂”上学;中学时,在学校张贴文章支持推翻清朝政府,并带头剪掉辫子,投身革命;1919年7月,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宣言》《民众的大联合》等雄文都出自他的手笔。在反复探索学习和不停的革命实践过程中,毛泽东的思想逐步趋于清晰和完善,直至看清国情,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由此可进一步看出,该书作为革命领袖青年时期的著作,其独特吸引力是可以预见的。它不仅是专业研究工作者的珍贵文献,同时也会吸引各领域的忠实“粉丝”。毛泽东早期文稿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虽已远去,但其中蕴含的一代伟人的成长经历和思想价值,仍然令人振聋发聩,受益良深。(■梁德荣)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