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个科技小省,凭什么争当“科技领跑者”?

[知识] 时间:2024-05-05 19:24: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81次

原标题:海南这个科技小省,海南凭什么争当“科技领跑者”?

“我们志不在跟跑,个科而在领跑。技小技领”11月15日,省凭什争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当科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海南目标:让海南从科技小省、科技弱省,个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技小技领重要省份。

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省凭什争核心位置,党的当科二十大报告首次单列章节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在全国科技大局中,海南海南要找准自己的个科位置。“海南科技创新的技小技领逻辑是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核心目标?如何实现核心目标?”沈晓明在今年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三问”。

这是省凭什争沈晓明连续三年在该大会上发出“三问”。

俯瞰海口市世纪大桥一带城市新貌。当科

海南志不在跟跑,而在领跑。

现代科技包罗万象,海南搞科技创新,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近年来,海南瞄准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发展的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集中发力,争取在“陆海空”领域成为领跑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

海南的“黑马”气质不止于此。

海南的科技事业,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资料图:海口市海口湾一带的商务写字楼。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领跑时代

海南这个科技小省

凭啥争当领跑者?

深海、航天、南繁、生物医药

……

和小编一起一一盘点

深海科技

万米深海探测在这里起航。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深海的世纪。深海科技作为引领人类向海底更深处探索的前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海南姓“海”,海洋管辖面积全国最大,向海洋进军、向深海进军、向海洋强省进军,是海南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海南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重点聚焦“海陆空”三大特色领域,其中“海”指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深海科技产业不仅是海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资料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2021年12月5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南山港。此次航次历时53天,进行了包括“悟空”号全海深AUV、全海深玻璃球和声学释放器等深海仪器装备的万米海试。

自“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实现常规科考应用以来,已完成21次万米下潜,将国内9家单位的27名科学家送达海洋最深处,见证了我国科考人对深海极限的挑战。目前,我国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推动深海科考领域“从进入到探测到开发”的跨越。

据统计,“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全部500潜次的平均水中时间为8小时17分,其中最长时间达12小时53分,平均下潜深度1957米,最大下潜深度达4546米。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

从浅海到深海,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向海洋进军的必经之路。

据悉,三亚崖州湾距离1000米水深海域仅128公里,距离2000米水深海域仅260公里,科考船可在当天往返。

深海科技城,正在崖州湾畔拔地而起。该科技城聚焦深海主题,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化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深海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命科学、海洋牧场、海洋公共服务等领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目前,三亚已汇聚“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已投入运行,以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等平台为主体,推动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平台建设,中国船舶集团、中科院深海所等科研院所、企业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纷纷抢滩入驻深海科技城。众多深海产学研的“国家队”“主力军”在这聚集,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科考船同时停靠南山港科考码头

此外,海南已推进了深海虚拟现实联合实验室、深海力学联合实验室、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深海光学探测联合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海岛辐射模式。

航天科技

千年飞天梦想在这里触手可及。

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记者 刘洋 摄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2022年4月11日,执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2016年6月25日、11月3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成功首飞。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5月29日、9月20日,天舟二号、三号货运飞船在此起飞,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也标志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

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次成功发射的纪录,文昌航天发射场被冠以一系列美誉:中国探月新母港、中国行星探测母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诸多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是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同等条件下能够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15%以上。此外,它还具有射向宽、安全性好,海运便捷、可行性强,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等优势。

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南推动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打造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空间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基地、创新融合示范产业基地、航天国际合作产业基地、航天超算中心。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

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正在搭建,航天装配及异地协同中心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和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开工建设,将打造我国首个新一代中型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

航天科技力量和企业也正在集聚。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海南开展战略合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院所纷纷落地。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开建、也是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10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工位正式开工建设,有望于2024年实现常态化发射,最终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运营的航天发射场系统。

南繁种业

中国饭碗在这里稳稳托起。

每年冬春季节,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都会迎来特殊的“客人”:全国29个省份、7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7000多位科研人员齐聚于此,从事南繁工作。

资料图:俯瞰崖州湾科技城。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海南南部年平均气温24℃到25℃,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是南繁加代繁殖的“天然大温室”,能将育种年限缩短三分之一到一半。

据统计,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经历过南繁,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海南也因此被称之为“育种圣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

“南繁硅谷”建设形成“一城两地三园”规划布局:

“一城”,即南繁科技城;

“两地”,即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三园”,即三类现代种业产业园:作物、畜禽、水产。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初步建成。三亚、陵水、乐东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已建成22万亩高标准农田。

南繁科技城公共性基础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设立,已有18个院士团队进驻,实施76个“揭榜挂帅”项目,37家单位参与联合攻关。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重大科学设施加快推进,着力形成检验隔离、战略储备、产业应用、国际贸易交易等功能。如今,南繁科技城成为我国种业科研机构、经营主体的“打卡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南创新研究院、中种集团、德国科沃施等一批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相继落户。国家种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生物育种专区(一期)投入使用。

热带高效农业

农业科技在这里助力丰收。

依托南繁科技城等载体,海南引进大院、大所、大企和高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首个中编机构中国农科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揭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入驻17家知名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415家,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53家。

三亚充分利用“新奇特优”南繁成果,持续提升成果转化,促进三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有162种“新奇特优”世界热带水果品种在三亚“安家”。

黄金木瓜。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中心两区三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六棵树”(橡胶树、椰子树、槟榔树、山茶树、沉香树、花梨树)经济稳步发展,热带水果面积产量双升,渔业加速转型升级。

海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

来自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农学系的学生在三亚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此外,近年来,海南省科技厅积极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科技扶贫联动机制,围绕科技支撑产业、科技支撑创业、科技扶智三大科技扶贫功能,助力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省18个市县建立了8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给农村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

放眼当下,农业科技创新的种子已在海南这片热土生根发芽,南繁硅谷的建设让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牢;展望未来,海南将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全国乡村全面振兴,为科技赋能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南力量。

生物医药

新药、医疗器械和技术在这里可以落地使用。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与多家国际领先药械企业签下一批合作项目。11月6日,乐城先行区陆续与波士顿科学、武田、吉利德、艾尔建美学、科医人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共促新产品、新技术在乐城先行区落地等方面。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海南自贸港在博鳌乐城打造国际旅游医疗旅游先行区,在海外获批的新药、医疗器械和技术,不用在中国再次审批就可以让中国的老百姓直接使用。

截至目前,乐城先行区已与16个国家地区近80家药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进超过260种特许药械产品;已有24个特许药械产品纳入临床真实世界应用试点。

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科技新城。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截至目前,海南财政支持重大新药创制课题配套、新药品种转化补贴、新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贴等共计1亿元,引导带动15个新药品种实现产值52亿元,推动签约医药相关项目35个,协议总投资122亿元,引进了艾昆纬、华熙生物、修正药业、成都倍特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

下一步,海南省科技厅将积极推动与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续签《共同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争取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支持,继续建设完善新药创制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海南打造千亿级生物产业集群。

此外,日前海南省印发《海南省加快推进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通过2—3年的努力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创新资源集聚区和产业高地,将数字疗法打造成海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生态新能源

“新能源”在这里乘“风”而上。

海南是全国4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有着天然的、良好的生态“家底”。近年来,海南率先建设全国首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率先立法全面禁塑,打造“清洁能量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今年以来,全省启动以“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为主要内容的“六水共治五年行动”。自贸港建设同样也是在书写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答卷。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海上风电企业加快布局投资海南自贸港,助力海南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海南已确定7个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3个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

海上风电将强劲的海风转化为一度度清洁电能。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风能资源丰富,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能源局2022年1月对《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进行了批复,共11个场址,总建设规模达1230万千瓦。

4月7日,在文昌市木兰湾沿海,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截至目前,东方明阳、洋浦申能电气风电、洋浦大唐东方电气等3个风机装备制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海南海上风电发展迎来新机遇。

“实践证明,海南完全有能力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省份。”沈晓明说:“我们可能做不到全国前几名,但是可以成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那一名。”

海南志不在跟跑

而在领跑

插上科技翅膀

高飞!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日报、投资海南微信公众号、海南科技微信公众号、崖州湾科技城微信公众号、海南自由贸易港微信公众号等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