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我的40年】水的记忆 正文

【我的40年】水的记忆

[百科] 时间:2024-04-28 04:49: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8次

  李志宏

  前几天儿子放假回来,记忆闲着无事就陪他回老家一趟。记忆老家在宣威热水述迤中村,记忆多年前是记忆一个典型的干旱村。

  到了老家,记忆先去看望几年未见的记忆舅舅,进了舅舅家,记忆他便高兴地忙着泡茶,记忆看着他精致的记忆茶具和热腾腾的沸水,我禁不住问到:“现在还要不要自己去挑水?”舅舅听了我的记忆问话,顿时兴致高昂地说道,记忆“要吃点好水,记忆就得去挑了,记忆像我这种泡茶的记忆水,如果不用山泉水,记忆那就太委屈好茶了,当然有些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懒得去挑,就直接用门口的地窑水,地窑水除了够人吃,做饭、洗菜、洗衣服、喂牲口都绰绰有余。”听了舅舅眉飞色舞的一番话,我便好奇地问到,你说的山泉水是在哪座山呀,远不远?舅舅哈哈一笑,说名字叫做山泉水,但早不在山上了,现在已经变成了村中水,就在中村的小学门口。

  小学我知道,从舅舅家走过去,也就是十分钟的路程,但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学校门口会出山泉呢。舅舅看到我疑惑的眼光,就说到,等一会你表弟回来要去提水,你跟他去看看就明白了。

  半小时后表弟回来了,我便和他去了舅舅所说的地方,想去实地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山泉水。到了学校门口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池,水池的正前方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细细长长,可能时间久远管子已有了锈迹,但龙头部分却在太阳的照射下灿灿发光,想必是每天来打水的村民络绎不绝,都把龙头拧得油光铮亮了

  表弟说,水是从十公里以外的老光山引来的,没有任何污染,正宗的山泉,冷水都能喝,不信你试试,我听他这么一说,便好奇的拧开水龙头,于是清澈冰凉的山泉便从水龙头中哗哗哗地淌了出来,捧了一手掌喝下去,清凉种透着甘甜,实在是美味。

  看着光滑的水笼头,喝着甘醇的山泉水,我不禁想起幼年的情形。当时村子是十里八方有名的干旱村,虽然勘探队也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打的井在地下都成了迷宫,因此吃水只能靠天,只要老天一下雨,家家户户便会把所有能接水的工具都拿出来,锅碗瓢盆全部派上用场,一溜儿摆在瓦檐下,房顶上的雨水便顺着瓦沟淌下来,接满后马上抬进去倒在瓦缸、坛子、大锅等储水用具中,当时父亲为了能够多蓄一些水,还专门从30里外地方买来一个水磨石的石矼。

  但存下的水毕竟有限,特别是旱季,雨水少,要吃水就必须到10里远的老光山去背。说到背水,我便想起了1978年的3月10日的那天,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背水的情形时隔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背水要去老光山背,因为老光山有一个山洞,洞里面有一股细细的泉水,细到只有小手指那么粗,虽然细小,但却一年四季不中断,正好印证了细水长流的说法。泉水往山洞口淌出来,洞口有几棵杂木树,村里人为了不让淌出的水流失掉,便在杂木树中间的草丛中挖了一个土坑,水便流淌进土坑里,去背水的人便用瓢从土坑里一瓢一瓢舀出来,倒进装水的坛子里。

  由于白天去背水的人多,要排队,一排就排七八个小时,人一多,出水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舀水的速度,五十公分的小土坑永远处于见底的状态,还没有等到把水瓢淹没,排在第一的人就迫不及待的被舀走了。还好白天去排队的人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因为他们不上工,有的是时间。他们排到后就会把水舀好倒进所有背来的坛子中,然后就在旁边的树脚下静静坐着,等待家里的劳力收工后来背。

  而我家白天基本没有时间去排队,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要出工干活,我要上学,唯一有的时间只有晚上。到了晚上,为了减少排队时间,母亲一般会选择在10点以后,因为这个时段去排队人相对要少一些,土坑里的水也会蓄得多一点。

  记得那天晚上去背水,母亲背着是一个二十公斤的大坛子,我背的是一个五公斤的小坛子,母子俩打着手电筒径直去了老光山,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走到,到了山洞口一看,我们前面还有两个人在等待,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等他们舀满离开轮到我们时,我和母亲便在土坑边上等着,等到土坑中的水蓄到可以伸下水瓢时,我扶着坛子,母亲便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把水倒进去。舀水是一个细心活,不能心急,更不能用力,要像打肉锅里浮沫一样,水瓢轻轻放下,接触到水面后,稍稍倾斜一点,当水进入后慢慢旋转瓢把,轻轻把水舀起来,毕竟蓄水很浅,如果你贪多用力,舀出的水便是浑水。等我们把水舀满后,出发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下山时母亲打着手电筒走在前,我紧跟在后,由于我穿的松紧鞋,时间久了松紧带便失去弹性,穿在脚上松垮垮的,像穿着拖鞋一样,下到半山坡的时候,我一不小心就跌了一跤,跌下后背篓里的坛子往前一倾,坛子口上的玉米棒塞子便掉了出来,水撒泼了一半。看到水泼了,我急得蹲在地上不知所措,想到辛辛苦苦背的水,现在只剩下了一半,顿时心如刀割,母亲也忍不住对我破口大骂:“你到底咋个了,你的脑壳装些什么,走个路都要走跌跤”,听着母亲的责骂,再想想心疼的水,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刷刷的泪水顺着脸颊一直往下淌,母亲骂了几句后冷静了下来,问我有没有摔伤哪里了,我没吭声,母亲便蹲下来,卷起我的裤脚看了看,当她看到我的脚踝被石头划破了,鲜血汩汩直往外流,她也没说什么,心疼的把裤包口袋翻出来,从口袋的线缝处扯下一些线头布屑灰尘之类的混合物,在当时医疗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甚至在卫生纸都没有的条件下,这便成了民间常用的“止血贴”,她把“止血贴”按在我出血的地方,然后扶起背篓让我背上,就这样我背着只装一半水的坛子趔趔趄趄地跟在母亲身后,走了整整一个小时才走到家,到了家里已经是深夜1点过了。

  第二天起来上学时,伤口虽然不出血了,但脚脖子处却肿得厉害,估计是踝关节扭着了,一走路就钻心的痛,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忍着剧痛去上学,晚上回来后就到四公公家去擦点药酒,就这样疼了半个多月才稍有好转。

  这件事一晃过去四十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看着眼前的山泉水,想想小时候关于水的经历,背水,挑水,抢水,为水而愁,为水而战,为水所付出的一切一切至今仍刻骨铭心,水成了我记忆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结。

  想想过去的日子,对比一下今天的生活,觉得现在真幸福,至少再也不会为水发愁了。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