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最大城市组团,如何“瘦身健体”

[探索] 时间:2024-01-23 17:09: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4次

    

原标题:中部最大城市组团,瘦身健体如何“瘦身健体”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54056

在“瘦身健体”的中部最大组团主旋律中,国家级都市圈的城市批复面积成为关注焦点之一。

从概念来看,瘦身健体都市圈是中部最大组团“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以“1小时通勤”为半径,城市都市圈的瘦身健体面积大概就在2万平方公里左右。

在此前公布规划面积的中部最大组团7个国家级都市圈中,面积最大的城市是重庆都市圈,有3.5万平方公里,瘦身健体其余的中部最大组团都在3万平方公里以内。

加上今年以来由地方“非正式”公布的城市沈阳、杭州、瘦身健体郑州、中部最大组团青岛都市圈,城市国家级都市圈总数已突破10个。

这批最新升级的都市圈,曾经存在范围过大的情况。根据10月山东省政府发布《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相对此前规划版本,规划范围就有所“瘦身”。

回顾去年,武汉都市圈“晋级”时,同样被剪过一刀,武汉“1+8”城市群减为“1+3”都市圈。自那以后,武汉都市圈在“聚焦、再聚焦”的道路上还有新动作——2022年12月,印发《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今年2月,正式发布武汉新城规划。

核心范围逐步缩小,推进规格却越来越高。肩负带动中部崛起的重任,这个曾经被批“大而不强”的中部最大城市组团,集中力量,握紧了拳头。

套娃

近日,在第三届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会议间隙,武汉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处长许小明在纸上画出了四个圈。

最外一层是“武汉城市圈”。这个概念来自2007年,武汉与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八个兄弟城市划入协同发展的同一区域,所以又称武汉“1+8”城市圈。

图片来源:黄冈市政府网站

当时,武汉城市圈的面积是5.8万平方公里,涉及9座城市、3300万人口,是中部面积最大的城市组团。

2022年11月,第二个圈“武汉都市圈”划定。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武汉都市圈范围“缩水不少”。因原文暂未发布,城叔从《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查到,武汉都市圈规划核心区的范围只核定了2.53万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辐射至9市全域的5.80万平方公里。

再往内画,是第三个圈——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武鄂黄黄”。

但其实,武鄂黄黄的范围还是大。按照《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四市内部要构建8大城市组团,其中一个组团叫“武汉新城”。

“武汉新城”是许小明画的最里面一个小圈,或者叫“点”更为合适,它只有719平方公里。虽然面积小,但并不妨碍最里一“点”成为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图片来源:武汉新城规划

2022年9月,湖北省召开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武汉新城”概念。今年,“武汉新城”建设被写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湖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其中提出,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从武汉“1+8”城市圈、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到武汉新城,这四个圈一层层向内走,逐步聚焦、浓缩,“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

配置

身为“主引擎”,“武汉新城”的责任重大,但它却是一个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组团。

之所以“跨市”设定,源于武汉和鄂州在同城化层面天然的亲近性。在过去省会扩张势头正盛的时候,坊间还出现过武汉合并鄂州扩容的呼声。

走过一座桥,便能从武汉的东湖高新区来到鄂州的葛店,两地分界处察觉不出毗邻地区常有的荒凉感。在鄂州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概70%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都是以“武汉”来冠名,两地产业链有很深的上下游关联。许小明补充道:“武鄂之间,地铁也通了,城际公交也通了,明年路也全部打通了。”

图片来源: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

不过,将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省辖地级市绑定成一个组团,难免有跨行政区共事的烦恼。

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所总结的那样,同城化推进工作面临的障碍正因“跨市”而来。不同的行政区有不同的板块利益、管理体制,推进同城化工作时,经济好的地方担心被分掉一杯羹,落后的又担心丢了最后一点儿肥水。

“武汉新城”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从行政层面高规格推进。武汉市发展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胜在前述论坛上介绍了针对“武汉新城”的工作机制——实行“省建设指挥部+武汉新城用地和规划委员会”的管理体制,由副省长兼任组长。

湖北省专门成立了武汉新城建设指挥部,由常务副省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省长、武汉市长、鄂州市长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

武汉新城用地和规划委员会,也由分管副省长兼任主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副主任。

如此配置,保证了从省级层面来协调武汉新城相关跨市域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市级层面同样高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推进武汉新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

在湖北的规划中,“武汉新城”被寄予厚望。这块核心中的核心,将打造成“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外溢

集合高规格的行政力量来建设“主引擎”,湖北当然是希望浓缩出的“武汉新城”之拳,能有力出击,在中原地区撑起一片天、耸出一座山。

张文胜提到一个细节,过去武汉推出的科技创新政策,会对从外地迁入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0万元的现金奖励。这种政策导向,吸引了周边8市的企业搬到武汉来,形成了虹吸效应,“我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科技部门对这项政策进行了调整,跟大家一同推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69274

近年来,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反而有“外迁”的迹象,陆续有企业向周边其他城市外溢。

一家已经迁到鄂州的企业称,“在这里我们既能够享受鄂州葛店开发区的政策、物流,以及土地的优势,同时又能够嫁接武汉的人才资源”。迁出后,企业的厂房扩大了10倍,产值增长了6到7倍,同时整个产品也从原来的十几种,现在扩充到一百多种。

事实上,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东湖高新区(又称“光谷”)已经建设了30多年,本身也有了空间拓展的需要。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规划所所长孙俊聪此前提到,从武汉新城的规划面积看,光谷占了519平方公里,鄂州占了200平方公里,它的建设用地有117平方公里,远远高于武鄂黄黄8大组团的其他组团,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解决了这片地区未来发展的空间瓶颈制约问题。

后期,随着武汉新城建设推进,武鄂再联动黄黄,四市又辐射更大范围的武汉城市圈,影响力如同涟漪,一圈一圈向外荡开,一改“大而不强”的历史。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