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立足设市新起点 满足群众新期待 正文

立足设市新起点 满足群众新期待

[时尚] 时间:2024-04-30 14:29: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68次

  雷兴平(左二)在三十里铺村和群众交流,询问今年的设市果园防冻情况。 本报记者 刘印摄

  蜿蜒在座座大山之间的新起贺郑公路,全长17公里,点满惠及沿途1.3万名群众的足群众新生产生活,串联起一个个致富梦。期待

  “改建为三级公路后,立足车辆通行更方便了。设市群众发展产业,新起心里有底了,点满更有底气了。足群众新”4月14日,期待子长市南沟岔镇镇长白学军对子长市委书记雷兴平说,立足这条路自去年8月建成通车后,设市目前全镇已有100多人回乡创业。新起这大片的中草药基地就是返乡能人带头种的。

  除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子长还不断提升各项公共服务能力。“去年年底,撤县设市后,子长步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城区空间的拓展、能级的提升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确定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做法。”作为子长市首任市委书记,已经在子长工作14年的雷兴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子长是延安市确定的北部副中心城市。雷兴平考虑更多的是:全市188个行政村如何与城区同步进入从“县”到“市”的发展快车道,用工业的思路绘就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让全市73%的农业人口享受到城市般的生活。

  以城带乡

  打通贫困地区发展动脉

  4月14日,涧峪岔镇黄米山村,炬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小杂粮加工车间,4台石碾在机器的牵引下缓缓运转,一粒粒金黄色的小米渐渐露出“真容”。

  涧峪岔镇是子长位置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乡镇。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的黄米山村,更是贫中之贫。

  这里,雷兴平来得最勤,惦记得最深。

  去年10月,经过近一年施工,通往黄米山村的柏油路全线贯通,开启了这一穷乡僻壤的致富之路。

  “目前工厂产能怎么样,1万亩小杂粮‘吃得消’吗?”雷兴平问。

  “去年,加工厂以高于市价0.25元的保护价,‘吃’下了附近村组的5600亩小杂粮。”加工厂负责人白延生说。

  “再加把劲儿,扩大生产,鼓励群众增加种植面积。”雷兴平说,你们有困难及时反映,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以前一亩地产量200多斤,产值不到500元。现在亩产六七百斤谷子,在加工厂能卖2000元!”贫困群众高俊国高兴不已。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返乡创业的南志章也有“大计划”。他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杂粮,去年收入60多万元。“今年再买些农机,全部进行机械化种植!”南志章早已做好了规划。

  在雷兴平看来,公路设施建设是群众受益面最广、社会效益最好的民心工程。5年来,子长市新建、改造近800公里农村道路,全市村村通了柏油路。

  “路通了,农资能进来,农产品能出去。”雷兴平说,一条条公路让农村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运转起来,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工助农

  拓宽农特产业增值空间

  涧峪岔镇南家峁村,一片片矮化密植桑树渐吐新芽。

  在子长市蚕桑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68岁的南宪莲和工友正在缝制蚕丝被。前几年,她家因病致贫,政府就安排南宪莲到企业务工。

  “除了务工收入1万多元,公司还免费给我提供蚕种、蚕药、蚕具。如今我家有4亩桑树,养6张蚕种,一年能挣1.2万元。”南宪莲高兴地说,她家2018年就脱贫了。

  “南家峁村贫困群众有蚕桑产业基础,但缺少关键技术,我们就把最先进的技术送到群众家门口。”雷兴平说,2017年,政府投资1500万元在这里建成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引导蚕桑产业向多元立体循环模式转型发展。

  “我们为农户免费提供14天育龄的幼蚕,在幼蚕结茧后,全部回收。贫困户还能享受企业高于市价3元的保护收购价格。”子长市蚕桑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温建如说,目前,每亩桑园产值达6000元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

  “产业扶贫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雷兴平说,要结合当地实际,完善贫困地区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好资金支持、土地供给、技术指导,拓宽农特产品增值空间,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一心一意谋产业谋发展。

  以业富民

  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4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定镇廖公桥村时,村民都还在院里田间忙活。

  49岁的贾小娣正在院里给菜园浇水,清泉汩汩滋润着幼苗。用不了太久,这些菜将“走上”子长市民的餐桌。

  廖公桥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村。近几年,安定镇启动廖公桥村安全饮水工程,村民饮水灌溉都用上了泉水。

  好水养好菜,也浇灌出贾小娣一家的好日子。

  “去年收入怎么样?销售有没有受疫情影响?”雷兴平问。

  “蔬菜挣了3000多元,养猪挣了2万多元。村干部忙前忙后帮着销售,菜卖得顺利。”曾经贫困的家庭,在政府部门帮扶下养猪,目前存栏19头。“今年猪肉行情好,能卖个好价钱。”贾小娣说。

  在15公里外的三十里铺村山地苹果园,角落的烧烟桶上还留有火烧的痕迹。几天前,干群齐上阵,在这里打了一场漂亮的全民“护花战”。

  “果上山,菜到川,畜进沟,镇旅游。”安定镇镇长张金虎说,产业已经和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十里铺村是一个典型的拐沟村,山大沟深,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子长确定了长短产业结合的立体产业模式,村上发展了3982亩山地苹果,彻底扭转了产业发展“空心”“乏力”的局面。

  “要让贫困群众脱得稳、富得实,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产业富民的文章。只有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能力,才能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雷兴平说。(陕西日报记者 齐小英 刘印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