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红色背篓 正文

红色背篓

[时尚] 时间:2024-05-02 15:32: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89次

原标题:红色背篓

张进刚

房山区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红色背篓村委会主任

上世纪60年代,红色背篓电影《红色背篓》曾轰动一时。红色背篓影片讲述了华北某山区一位供销社负责人王福山,红色背篓长年带领职工背着背篓翻山越岭为村民送去生活生产用品的红色背篓故事。故事就发生在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红色背篓影片主人公王福山的红色背篓原型,则是红色背篓黄山店村老党员王砚香。

60年后,红色背篓黄山店村早已修了公路,红色背篓通了公交,红色背篓通了快递,红色背篓村民进出山再也不用背着背篓了,红色背篓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却从王砚香手里接过了背篓。红色背篓“为人民服务,红色背篓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前辈们的‘背篓’,我们要继续背下去。”张进刚说。

“当务之急就是给村里‘挣钱’”

2000年,世纪之交,北京的许多乡村换了新面貌,但黄山店还是老样子。村里400户居民,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村里连种地的犁都算上,固定资产只有40万元,外债却欠了几百万。村委会即将迎来换届选举,周口店镇党委把带领村民改革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张进刚身上。

土生土长的黄山店人张进刚在村民眼里是个“干事儿的人”。他在山外的水泥厂当过副厂长,后来又自己承包了建材厂,生意红火。张进刚有些犹豫:毕竟村里太穷,底子太差。可乡亲们日子不好过,张进刚心里也难受。面对镇党委领导一次又一次的动员,他表了决心——“只要能选上,我就干!”

2001年3月,黄山店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张进刚以98%的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随后又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从此,带领黄山店人发家致富的担子,他一挑就是20年。

“那时候真穷啊。穷到什么份儿上?一到月底最害怕,没钱交水电费啊。这供电局要真给拉了电闸,全村几百家儿没电使,怎么弄啊。”现在,回想起当年的情况,张进刚已经能一笑而过。可当时,他是真发愁。

“当务之急就是给村里‘挣钱’。怎么能让村集体有钱?怎么能让老百姓的兜儿里有钱?”黄山店村石灰石资源丰富,张进刚爬遍了村辖区范围内的山头,勘察地形,同村两委班子商议引进一家水泥厂。水泥厂建在村里,占地400亩,一次性付给村集体60万元“租地费”。村集体淘到“第一桶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圈定建厂的400亩地里,有70座坟墓需要迁出。“这点我真的特别感谢乡亲们,一说建厂要迁坟,我们一动员,大部分人都同意了。”张进刚记得,那时只有一家不同意,“老人才下葬三个月,家属没提任何条件,纯粹就是情感上接受不了。”张进刚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可工作还得做。他专程上门,坐在炕头和家属话起家常。“我知道你心里难受,这事儿换谁也不好接受,可咱们村儿得发展呀,咱们穷了太久了……”掏心窝子的话说动了这户村民。70座坟墓全部迁出,水泥厂顺利启动建设,并于次年正式投产。

借着引进水泥厂的契机,张进刚萌生了开矿山、办矿场、为水泥厂供应原料的想法,“不能挣着一笔‘租金’就等着坐吃山空啊。”张进刚打算组建一家由集体控股、村民参股的股份制矿业(运输)公司,村民最多每人可参两股,每股500元。村委会工作人员每天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可忙活了几天,没几个要参股的,零星有几个也是前脚刚掏了钱,后脚又后悔拿了回去。怎么办?张进刚灵光一闪。

一天晚上,他拔掉村里“卫星大锅”的线,接上一台DV,镜头对着自己,给所有村民来了一次“直播”动员。“咱们这个矿场主要就是开采和运输,可以说只要注意好生产安全问题,投资回报方面是没什么风险的,我还可以承诺大家,三年如果回不了本儿,大家的本金退回……”

“直播”动员反响热烈,第二天就筹集上了60多万元资金,张进刚自己垫付了170多万元,终于把矿场建了起来。建场、开矿、修路……2004年,矿场当年投产当年就实现了收益。到了年底,村集体将收益的80%都用于给老百姓分红,乡亲们别提多高兴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黄山店的村集体资产总额突破千万元,村里运输户年均收入4万元,集体经济家底变得殷实,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张进刚高兴却也担忧,“矿场一年开采石灰石170多万吨,能开几年?靠山吃山不是长久之计。”

“破破岭”一炮而红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张进刚敏锐地意识到,水泥厂、矿场开不长了,必须迅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黄山店村位于北京西南部山区,一条夹括河穿村而过,村里西北方向的坡峰岭上有许多野生黄栌,每到秋天,颇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气象,但因为长久荒废,被人戏称为“破破岭”。

张进刚看上了这些红叶。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去外地取经,研究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9年,黄山店村开始实施坡峰岭景区建设工程。一开始,村民们都不理解:“水泥厂、石灰厂收益正好,张书记怎么就跟荒山较上劲了?”“山上连条路都没有,好不容易挣点儿钱还不如给大伙儿分了呢,这张进刚想一出是一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只有绿色可持续发展,黄山店才有未来。张进刚带人一次次进山,蒿草长得一人多高,没路就拿刀砍断荆条硬是劈出一条路来;他坚持不能破坏山体,开发建设不使用大型机械,全靠人背骡子驮修成了一条6000米长的石阶步道。“那会儿我们提出‘两把尺子’精神,一把盒尺,一把水平尺,每级台阶宽度、高度、水平都要达标,不达标,不验收。”张进刚说。黄山店的村民大多居住在夹括河两岸,早在上任之初,张进刚就带领村民将河道内及两侧淤堵的垃圾清走,私搭乱建全部拆除。这次,村集体又在河两岸进行了景观建设。

2010年秋天,坡峰岭红叶景区第一次对外接待游客就“火了”,数不清的游客慕名而来,车辆甚至堵到了山下。“我们村儿好多老头儿老太太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车、这么多人。”张进刚回忆起当时的景象,开怀大笑。

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游玩体验,张进刚还提前修建了配套的服务设施,开设“红色背篓餐饮部”,卖的就是山里的农家饭,让许多游客收获了别样的体验。从前无人问津的“破破岭”这次一炮而红。

也是在同一年,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矿场正式关闭,水泥厂待存量消化后也要关停外迁,但黄山店村村民们的生活却没受太大影响。“我们这个过渡阶段非常平稳。”这次经济转型的经验让张进刚收获良多,对黄山店村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让乡亲们住上楼房

就在黄山店蒸蒸日上、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时候,2012年7月21日,一场特大暴雨让前十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张进刚还记得,那天下雨的时候,大家根本顾不上财产损失,“首先得保障人的安全!”张进刚和村两委班子的党员干部一起转移群众、指挥村民自救,村委会办公室里的电话一夜没断过。

“书记,有一辆公交车困在半道儿上了,说车上有30多人!”“赶紧问问在谁家门前,先找绳子把人都救出来避避,别在车里!”

“书记,有个餐厅的服务员下班被困在路上了,说正抱着电线杆子呢!”“水太大谁也过不去,找人在边上跟她说话,鼓励她一定不能撒手、坚持一下,水小一点儿我们立刻去救她!”

……

那一夜,张进刚和村两委班子的党员干部个个两眼熬得通红。第二天一清点,黄山店村无一名人员伤亡,但村里90%的房屋泡了水,1200亩土地受损,“养猪场、养鸡场全冲没了,本来已经规划好了要给32户居民盖楼房,让村民上楼,一场雨全泡汤了。”张进刚很沮丧。

大雨过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救灾工作迅速展开。市里整体搬迁新民居工程的构想,给了张进刚新的希望。

“这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让乡亲们住上楼房。”张进刚记得,当时虽然有市里的支持,但村集体要想建起这么一大片楼房其实压力很大。

房子用什么门、贴什么砖、安什么材质的洗手池……张进刚事无巨细,样样亲自过问。不到三年时间,楼房盖起来了,有活动场、绿植、鲜花、纪念馆,村里凡是有意愿上楼的村民都搬进了背山、向阳、河水环绕的新居。

村民整体搬迁后,村集体又对闲置的360余处旧农宅评估作价回收,统一规划,改造出了“姥姥家”“黄栌花开”“桃叶谷”“云上石屋”等40个精品民宿院落,发展高端民宿产业,并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广运营,村民还可以在民宿小院从事管家服务,解决就业。黄山店村的生态产业升级了。

回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这20年,张进刚觉得很有成就感。当说起过往的艰难、委屈时,他却说:“我爱人说过一句话,张进刚你没理由不给老百姓干事儿。”

那是在村民整体搬迁上楼时,新楼房的建设再次面临村民迁坟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是当初建水泥厂时已经迁过一次的。要做村民工作,张进刚张不开嘴,可为了全体村民的利益,硬着头皮也得上。三天,嘴说干了,嗓子说哑了,涉及到的200户村民都同意了,张进刚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这个消息,妻子哭了,“她一边哭一边说的这句话,真的,我们黄山店的老百姓真好啊,他们这么支持我们,我们没理由不好好干事儿!”

2018年6月,黄山店村举办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背篓精神”活动,王砚香将象征“红色背篓精神”的背篓郑重地交给了张进刚。

“人这一辈子要做成几件事不容易,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机会的。”现在,已经60岁的张进刚最喜欢的事就是在游客到坡峰岭景区游览时,他自己找个角落坐一坐,偷偷听听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如果游客表示肯定,他会很高兴;如果游客提出问题,他会立刻着手研究、解决,“这就是‘红色背篓精神’,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王天淇)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