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八卦田真的是南宋皇家籍田遗址吗?

[综合] 时间:2024-04-28 16:59: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6次

记者 陈中秋 摄

“春天,杭州皇站在玉皇山上往下看,卦田能够看到这八卦田。南宋看上去它很有些古怪,籍田像是遗址一个神秘的大棋盘。老杭州人都知道这是杭州皇南宋时的籍田,是卦田用八卦爻画沟塍,环布成象,南宋用金黄的籍田油菜花镶嵌成的边,里面的遗址青菜杭人叫做油冬儿菜,那可真是杭州皇长得像碧玉一般的绿。”这是卦田茅盾文学奖得主、知名作家王旭烽在小说《茶人三部曲》中描写的南宋“八卦田”。

八卦田遗址公园位于杭州玉皇山山脚,籍田因其奇特的遗址“八卦”形态、四季宜人的风景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独一无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区域的名称、形状都与今天不同。11月26日,杭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中心副研究员魏峰做客杭州文史讲堂,用一堂课钩沉“八卦田历史”,为我们揭开八卦田的真实历史面貌。

为什么南宋皇城脚下会有块八卦田?它真的像作家王旭烽笔下写的那样,是南宋籍田吗?我们来听听魏峰的解读。

“籍田”和“郊坛”

2007年,八卦田作为遗址公园对外开放,其介绍说明中写着:“八卦田曾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也有学者认为八卦田是南宋郊坛遗迹。”这一说明依据了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明人田汝成的说法,同时吸收了学术界有关八卦田为南宋郊坛的观点,体现了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在宋代,“籍田”和“郊坛”其实是差别比较大的两种祭祀。“籍田”是行“籍田礼”的区域,宋人常称“宋承唐制”,宋代的很多制度在延续唐代制度的同时,做出了些许调整,宋代籍田礼就是如此。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皇帝在先农坛祭祀神农氏,之后在籍田行“三推”之礼,即推犁三次,代表皇帝亲耕。农业事关国计民生,“皇帝亲耕”,一方面是为祈求上天护佑农事;另一方面也是做表率,意在劝农重耕,以图民有所食,确保统治稳定。自唐代起,籍田的位置一般在都城的东郊。

“郊坛”是帝制时代皇帝举行祭天礼仪的场所。祭天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礼仪,封建帝王认为自己的皇权得自天授,皇帝统治天下是在代天巡狩,所以要祭天。宋人认为,“国莫重于祭,所以作民恭之先;礼无大于郊,所以报物生之始”。

淳熙十二年(1185年)冬至,祭天仪式开始前,恰逢杭州下雨,等孝宗登上郊坛行“奠玉帛”之礼,突然雨止放晴。礼毕返驾,孝宗感慨:“方登坛时雨点下,及奠币玉便晴,此皆上天垂佑。”从记录中可以感受到,祭天礼仪对于皇帝和臣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在皇帝祭天大礼时,天气转好,无疑是一个好的预兆,得到了上天的庇佑。

祭天在南郊

在古人看来,不同种类祭祀的方位是非常重要的。《汉书·郊祭志》记载:“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古人认为,山南为“阳”,所以祭天要在南郊进行。

说起祭天,人们马上会想到北京的天坛。北京是明清两朝的都城,北京天坛就是明清时期帝王的祭天场所。探究古代的郊坛,必须从都城这一层面来分析。郊坛这种建筑,不是地方上的首府、治所可以随便设立的,只有一国的都城才有资格建造郊坛,举办相应的祭天活动。

杭州是南宋故都,它在当时必然拥有国家性质的祭祀性建筑,这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一点。从宋画里表现的祭祀场景也可以看出,宋代郊坛是一个夯土形成的台基,参与祭祀活动的礼仪队伍叫作“卤簿”。南宋时期,重大祭祀时卤簿队伍在御街上行进,是当时杭州非常重要的节庆活动,宣示了皇权的正当性、合法性。

历史上,唐代长安城、北宋开封城、明清北京城等很王朝的都城,整体呈现方形,比较规整。北宋开封城的平面图上,郊坛和籍田的位置清晰可见。由此可以看出郊坛和籍田的方位是非常明晰的。在南宋,八卦田也不可能同时作为籍田和郊坛,因为二者方位、功能不同,不可能混淆。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殿前都指挥使杨存中等人在杭州西南郊的龙华寺以西,觅得一块空地,“东西长二百二十步,南北长一百八十步”,并建议在此设立郊坛。靖康之变后,南宋政权一直颠沛流离,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后,宋高宗非常希望尽早建好郊坛,并进行一次正式的祭天活动。

自七月至十月,耗时约三个月,郊坛即告建成。就在当年,宋高宗举行了定都临安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祭天活动。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