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沈师的她用返乡抗疫证明:00后也能担事儿

[综合] 时间:2024-04-29 23:41: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9次

  暑假前,自沈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班学生苗倩跟指导老师说,用返疫证也她家是乡抗当地种田大户,想假期利用自己加入的明后志愿者平台带动家乡农产品促销。然而,担事河南强降雨让农作物遭了灾,自沈再加上后来的用返疫证也疫情,苗倩主动以大学生身份加入村镇防疫志愿者队伍。乡抗

  每天早上比爸妈下地干活起得早,明后午饭经常无暇吃,担事晚上忙到深夜……这就是自沈苗倩暑假参与家乡防疫志愿者工作的日常。入户排查、用返疫证也汇总外地人员返乡信息、乡抗打电话核实信息、明后村口防疫点站岗……8月30日,担事沈阳师范大学收到了来自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的表扬信。

  驻守防疫点七八个小时从不喊累

  新学期前,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收到了来自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党支部寄来的表扬信。信中写道:在疫情防控期间,苗倩同学本着服务村民、建设家乡的初心,坚决服从乡、村组织领导安排,积极配合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在东营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1日,东营村正式打响疫情保卫战。苗倩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队伍,负责在村口防疫点指导进出村民扫描行程码和健康码。因为刚刚执行扫双码进出村政策,面对大量村民的不解,苗倩耐心解释原因。五千多口人只能从一条路上通过,扫码登记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即使在防疫点站了七八个小时,她也从没喊过累。此外,苗倩还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特别贡献的村民写宣传材料、制作宣传视频等。

  高质量完成工作入户排查到深夜

  苗倩说,她的家里有三个孩子,姊妹三人能有今天离不开街坊邻里的帮助扶持。“我就是很想为家乡做点儿什么,所以听说村里缺防疫志愿者,马上报了名。”

  “8月3日上午,我被安排进行外地返武陟县人员入户排查工作。当天我早上6点就起床了,当时我妈还笑着说,‘做志愿者比爸妈下地干活起得都早。’”苗倩回忆说,村里要求“村不落户,户不落人”。为了能以最快速度完成排查,她经常一手骑车,一手拿本,胳膊夹着手机。虽然这样做不安全,但她明白只要排查进度快1分钟,就会降低感染的风险,快速保质完成入户排查,就是在跟病毒抢时间。

  因为喜欢琢磨工作效率和方法,交给苗倩的活儿她总能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村干部把更有难度的工作交给她。电话统计核实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时,好多村民不太会使用手机健康码,不清楚自己到过的地方是不是中高风险区,为此,她总结出了一套清晰的确认路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后来负责给外出的村民开证明,每天经常一堆人围着苗倩,吃不上午饭不说,晚上10点多没空接听老爸电话成了常事儿。“那些天真的很累,口干舌燥说了一天话,晚上回到家已经累得不想说一句话。但村里基层干部实在有限,1个人当10个人使,自己没时间喊累。”苗倩笑着说。

  指导教师:苗倩是能担事儿的00后

  苗倩出生于2001年,在很多人眼中,00后喜欢把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是不愿意长大的一代。可是在家乡遭遇了水灾和新冠疫情的困难之际,20岁的苗倩像个战士,始终与村镇干部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由于在村里工作顶事儿,苗倩后来又被镇领导借调过去做宣传工作。20多天的志愿者工作,在挖掘那些平凡人抗洪、防疫的感人事迹时,每个材料上的人和事,苗倩都要找到相关人,认真核实。那些天的跟踪采访,让她终于明白了,采访课上老师为什么说“采访不仅仅是提问,更重要的是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跟他们聊天,观察他们的真实状态,这样才能把平凡人身上的温暖和亮色挖掘出来感动世人。”在嘉应观乡疫情防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苗倩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短暂的志愿者经历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克制住负面情绪,不断接受新挑战,从而得到锻炼和自我成长。”

  苗倩的暑期实践指导老师、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爽教授告诉记者,苗倩是真正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苗倩总是用心去感受身边那些平凡人身上的暖色亮色,发自肺腑地以帮家乡人做事为自我价值。这种动能比学会某种技能更珍贵,也更能催化人做成事。一个人最大的才华就是能担事儿,苗倩是个能担事儿的学生。”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丁宁照片由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