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家水文科普教育基地落户内丘 獐么雨量纪念碑提醒人们防灾减灾

[综合] 时间:2024-04-30 04:16: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9次
全省首家水文科普教育基地落户内丘

獐么雨量纪念碑提醒人们防灾减灾

日报讯(记者苑立立)高耸的河北钢结构信号塔、隐藏地下的首家水文微尺度蒸渗观测系统以及精密的气象监测站网……10月10日,一进入位于邢台市内丘县柳林镇的科普柳林水文循环全要素野外观测实验基地,记者便被多个现代化水文监测仪器吸引。教育基地减灾

图为10月10日拍摄的落户量纪位于邢台市内丘县柳林镇的獐么雨量纪念碑。日报通讯员 王 磊摄

“在这里,内丘念碑柳林镇的獐雨气候、土壤等水文数据正24小时不间断传输至天津大学,提醒用作柳林小流域水文科学研究的人们第一手数据资料,进一步助推产学研一体化应用。防灾”省邢台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李志荣说。河北

柳林水文循环全要素野外观测实验基地是首家水文柳林研学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0日,科普全省首家水文科普教育基地——柳林研学科普基地在邢台市内丘县柳林镇揭牌。教育基地减灾该基地以柳林水文站为依托,落户量纪建设了柳林水文循环全要素野外观测实验基地、水文文化展馆以及獐么雨量纪念碑。

作为全省首家水文科普教育基地,柳林研学科普基地有何独特之处?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邢台市是暴雨高发区。邢台水文工作者为了测得精准真实的数据,不惧风雨坚守在各个站点,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准确实施水文监测,收集降水、水位、流量等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坚实的水文基础数据。

獐么雨量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参观完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柳林水文循环全要素野外观测实验基地后,记者来到獐么雨量纪念碑前,追寻獐么雨量站的历史。

纪念碑上,“中国大陆持续暴雨极值中心·獐么”14个红字十分吸睛。记者了解到,纪念碑碑身高2050.8毫米、碑身宽7分米、碑身厚28厘米、底座高63.8厘米、底座长168厘米,这每一个数据都有特殊意义。

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南部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63·8”暴雨洪水,暴雨从8月2日一直持续到8月8日,7天降雨的持续时间为168小时,7天降雨量累计达2050.8毫米,雨量之大为我国大陆7天累计雨量最高纪录,被中国气象学会认定为“中国大陆持续暴雨极值中心”。

“纪念碑的大小数据正好对应‘63·8’暴雨极值出现的各个水文数据。每个数据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提醒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和水文知识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李志荣说。

水文数据的得来,离不开精准的测量仪器。从人工雨量计到虹吸式雨量计,再到浮子式雨量计,柳林研学科普基地还在獐么雨量纪念碑旁设置了雨量观测场,让群众更加直观了解水文监测的奥秘。

要想深入了解柳林水文站的历史,还是到柳林研学科普基地的水文文化展馆去看一看。

一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一本本保存完整的工作日志,一个个写满故事的仪器……记者在文化展馆看到,6个展厅分别从古代水文、现代水文、未来展望等方面讲述着邢台水文事业的发展历程。

“这是1964年12月出版的《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水系1963年8月洪水调查报告》,里面记载了‘63·8’暴雨洪水发生时,邢台水文中心獐么雨量站观测员霍富群对獐么降雨量的观测记录。”柳林研学科普基地讲解员董旺向记者介绍。

“目前,柳林研学科普基地已对外开放。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联系,让更多人了解水文知识、感受水文文化。”李志荣表示,他们还将持续推进科研常态化、科普经常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讲好水文故事,提供高品质文化教育服务,为推动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