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人生细节

[探索] 时间:2024-05-06 04:16: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36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海南人生细节

文\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王凯

今年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200周年诞辰。福楼拜是周刊欧美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一生笔耕不辍,从包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和三篇短篇小说,法利夫人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看福《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之所以超越许多同时代作家步入世界文学大师行列,楼拜成为19世纪中叶继巴尔扎克之后声望最高的生细小说家,与其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密不可分。海南也许,周刊从这小说的从包背后,能寻见福楼拜的法利夫人许多人生细节。

早期创作不如人意

1821年12月12日(日期有多种说法),看福福楼拜出生于法国鲁昂一个医生家庭。楼拜父亲是生细当地有名的一位外科医生,母亲家族也是海南行医的。福楼拜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他们家房子的窗户就对着医院的解剖室。多年以后,福楼拜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市立医院的解剖学教室正对着我们的花园。有多少次,我同妹妹一起爬上花架,悬在葡萄当中,好奇地望着罗列的尸身。……我看着父亲。父亲停住他正在进行的分解,仰起头,叫我们走开。我一点也不爱生命,我也一点都不怕死亡。”正如福楼拜自己所言,这种环境培养了他的实验主义倾向,让他学会了对事物的缜密观察和注重科学的准确性,而且与宗教格格不入。据研究者考证,福楼拜后来所秉持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大概就源于他童年时期的这段经历。

法国文豪福楼拜(1821—1880)。

1841年(也有资料说是1840年),根据父母的意愿,福楼拜来到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但他对法律兴趣不大,喜欢的是文学和艺术,他从中学时期就热心阅读浪漫主义文艺作品,并尝试文学写作。在巴黎求学期间,福楼拜得了一种神经性疾病,不得不中途退学,据他的好友马克西姆·杜刚说,福楼拜得的是癫痫,当时来势汹汹,多年后还经常发作,以致他终生不能结婚。1846年福楼拜父亲去世后,他在鲁昂郊外的克罗瓦塞别墅定居,每天读书写作,除了偶尔到巴黎拜会一下文艺界的朋友外,一直在这处静谧的别墅里过着悠闲而富足的生活,直到1880年5月8日突然离世。

福楼拜年轻时喜欢浪漫主义作品,对政治抱有恶感,他对1848年的欧洲革命感到失望,为了逃避现实,他写了关于古代宗教传说的小说《圣安东的诱惑》。1849年9月,福楼拜邀请朋友们来听他朗读这部作品,不料诗人路易·布耶和作家杜刚却劝他将其扔到火里,建议他以后能像巴尔扎克一样写一些讲实际的小说。朋友们的评价对福楼拜打击不小,不久他便出国旅行,游历了埃及、小亚细亚、土耳其、希腊,最后从意大利返回法国。这次旅行给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背景和素材,回国后便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从而踏上了成功之路。

《包法利夫人》一炮走红

1851年9月,福楼拜开始《包法利夫人》的写作,他的朋友路易·布耶对这个事非常热心,不仅提供素材,而且还常常跑到福楼拜家里“监工”。福楼拜把小说内容念给路易·布耶听,布耶则提出批评意见,两人经常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一般都是福楼拜认输,按照布耶的意见修改。这样反复修改的结果是创作速度缓慢,但却将这部小说打磨成了难得的精品。

电影《包法利夫人》剧照。

《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外省风俗》,描写了外省一个农庄主独生女爱玛悲剧性的一生。少女时期的爱玛被送到修道院寄宿制学校学习,养成了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幻想着浪漫主义小说所描写的爱情生活。但事与愿违,成年后的爱玛嫁给了平庸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平淡无奇的生活让她的浪漫幻想破灭,陷入极度失望之中。包法利为了解除妻子的烦闷,移居繁华的永镇,但这个小城同样庸俗不堪。在这里,爱玛受到地主罗道耳弗的引诱,但不久即遭遗弃,她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后来她遇到老相识赖昂,两人偷情,最后也遭遗弃。堕落腐化的生活不仅让爱玛荡尽家财,而且还债台高筑,在高利贷商人逼迫下,她求告无门,走投无路,最终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讲述了一个法国平民女子的悲惨命运。小说通过爱玛的悲剧,控诉了恶浊鄙俗的社会,福楼拜以现实主义的深刻描绘,指出爱玛的命运是社会造成的,她本性纯洁,但罪恶的社会将其一步步引向毁灭。修道院违背常情的宗教生活戕害了她稚弱的心灵,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又让她对爱情生活充满虚妄的幻想。爱玛走进社会后,狭隘沉闷的外省环境和缺乏精神生活的家庭,不能满足她感情生活的需求,而淫靡享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腐蚀了她的心灵,最终在罗道耳弗引诱下,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福楼拜主张“小说应当科学化”,认为文学创作应当像科学家做实验那样实事求是,强调通过实地考察和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他的这种理念在《包法利夫人》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小说结构上,《包法利夫人》有新的创造,全书分成基本对称的两部分,这种十分均衡的配置使得全书结构非常稳固,有别于其他小说。在典型塑造上,福楼拜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爱玛的耽于幻想,包法利的浑浑噩噩,都是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特点去表现的。在遣词造句上,《包法利夫人》文字之美在法国小说中可谓首屈一指,他用“像人行道一样平板”来形容包法利的平庸;写他的第一个妻子瘦得“骨头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剑入了鞘一样”;爱玛渴望爱情,“就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类似的金句在书中随处可见。

1856年4月,《包法利夫人》一书终于完成,不久便在《巴黎半月刊》上连载,轰动了法国文坛,福楼拜借此一炮走红。

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让福楼拜一举成名,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福楼拜提起了公诉,指控这部小说伤风败俗、侮辱宗教和公众道德,并传唤作者到法庭受审。审判闹剧最后以“宣告无罪”告结,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福楼拜却因祸得福,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事后当有人问起谁是包法利夫人原型时,福楼拜这样回答:“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许多读过小说的读者都有同感,面对欲望与现实的落差,其实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记录的福楼拜主持的文学聚会。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中,福楼拜虽然被免于处罚,但政府攻击、报纸谩骂、教士仇视的局面对他也是一个极大压力,最终他放弃了现实题材创作,转向古代题材,历经六年艰辛写作,历史小说《萨朗波》终于问世。

《萨朗波》是一部新型的史诗小说,福楼拜通过一场特殊的战争,再现了古代伽太基社会矛盾达到白热化的一段历史,描写了伽太基的贫富悬殊,展现了战争的残忍和人与人之间的险恶关系。这部小说以雄奇壮观的绚丽画面,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读者,作品发表后大受欢迎。

福楼拜的尝试又一次成功。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王凯)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