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综合] 时间:2024-04-29 20:57: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82次

让我们先来看看纸的造福发明。

大约在3500年前,人类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贡代的殷商时期,我们的献中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但那时还没有纸。国古文字是造福刻在乌龟壳或野兽的骨头上,所以后来的人类学者发现这种文字后,称它为“甲骨文”。伟大贡代的乌龟壳和兽骨的献中数量毕竟有限,要是国古只有很少数的人才使用文字,问题还不大。造福后来,人类文化渐渐发展了,伟大贡代的使用文字的献中范围和人数也渐渐扩大了,乌龟壳和兽骨自然就不够用了。国古于是,人们就找到了来源广泛的竹子或木头来代替龟壳、兽骨。把竹子和木头削成一块块薄薄的板,称为“竹简”或者“木简”,再把字刻在上面。竹简和木简当然不愁来源,但是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据史书上记载,当年秦始皇每天批阅公文,所看竹简的重量加起来要超过60千克。西汉时,有个名叫东方朔的大臣给皇帝写了封信,竟用掉3000根竹简,这封信要两个壮汉才抬得动。

公元前220年时,秦国的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接着又有人发明了墨,有了这两样法宝,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丝织的绢来代替竹简和木简。把字写在绢上,这样自然比用刀在竹简、木简上刻字要大大前进一步了。丝绢的价格当然要比竹简、木简贵出许多,所以用得起的人是很少的,更多的人仍然只能把字写在竹简或木简上面。

丝绢用起来方便,可是太贵。有没有比丝绢便宜,又跟它用起来一样方便的东西呢?这样的东西在汉朝时被我们的祖先找到了,它的名字叫“赫蹄”(音xìtí)。原来,上等的茧子用来缫丝织绢,次等的茧子用来做丝棉,做丝棉时,先把茧子放在水里煮沸,再拿到河水中去漂冲,经过这些工序后茧子才会散开,然后才能做丝棉。人们在漂冲丝茧的过程中,经常看到在篾席上留下一层薄薄的丝絮。把它揭下来晒干后,就是“赫蹄”了。这就是最早的“纸”。不仅能用来写字,而且也用来包装物品。“赫蹄”尽管比丝绢便宜,但它毕竟是以茧子作原料的。不仅数量有限,身价还是比竹木简贵。所以可以想象,这些限制都大大影响了它的广泛使用。

公元105年的汉和帝时期,宫中有个叫蔡伦的太监,专管监制皇宫里使用的器物。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对纸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了,无论是朝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有一种价廉物美并且能大量生产的纸。这个任务就落到了蔡伦的肩上。

为了造出这样的纸,蔡伦煞费苦心。最后他从人们用麻料织布的工艺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造纸的方法。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