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经济:众多外企眼中“不可替代的大市场”

[热点] 时间:2024-05-10 11:46: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08次

  央视网消息:俗话说,粮食仓廪实,产量天下安。再创灾年粮食能不能丰收关系着国家的新高粮食安全,也和我们每个人的实现饭碗息息相关。今年丰收来之不易!丰收去年秋季以来,粮食一方面是产量局部地区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另一方面,再创灾年北方出现了罕见的新高秋雨秋汛,包括了河南、实现河北、丰收山东、粮食山西、产量陕西,再创灾年这些地区大部分是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区。因为秋汛的影响,全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冬小麦比正常时节晚播,有的甚至晚播了一个月。而进入今年夏季,南方局部地区又面临着严重的高温干旱挑战。在长江流域,许多秋粮的主要产区发生高温干旱的时候,正是水稻生长孕穗的重要时期。所以,从北到南、从夏粮到秋粮,几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但是最终,受灾的粮食主产区不仅没有减产,还实现了丰收。那么到底是什么实现了逆转?

  今年以来,面对多点散发、起伏不定的疫情,国家将化肥、农药纳入生活物资保障范围,点对点保供,同时支持29个省份开展土地生产托管服务,化解小农户春耕缺人手、缺农机等燃眉之急。

  今年,中央强化顶层制度设计,首次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级党委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层层分解落实面积。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先后下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刘莉华:全年粮食逆势再增产,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释放信号之强前所未有。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措施,全力以赴实现粮食抗灾夺丰收。

  来之不易的丰收,靠的是“藏粮于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以农田水利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投入。截至10月底,全国高标准农田近十亿亩,覆盖了我国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六大粮食主产区的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的耕地,这些集中连片、沟渠相连、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了我国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而已建成的90多个盐碱地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试点,让植被稀疏的盐碱地也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来之不易的丰收,还离不开藏粮于技。我国十年累计培育出950个主导品种,这些自主研发的种子,将丘陵山地、寒旱土地、盐碱地的增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如今,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4000多种我国生产的农业机械装备驰骋在高原、极寒、平原和南方丘陵山区等不同区域的田野里。而搭载了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农机,更是让我国农用无人机装备总量、作业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