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在沙漠上构建“国家级”植物园 正文

在沙漠上构建“国家级”植物园

[探索] 时间:2024-04-29 07:00: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9次
中评社北京7月2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国家级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内,沙漠上构一种叫骆驼刺的建植植物让国内10多家植物园负责人惊叹不已。  “你看,物园它地上部分只有二三十厘米高,国家级地下根系却有二三十米长,沙漠上构扎进沙子里面寻找水分,建植起到防风固沙的物园作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说,国家级一代代科学家像骆驼刺一样,沙漠上构深深扎根于新疆的建植干旱区,接续建成两大植物园,物园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国家级  近日,沙漠上构多位院士、建植植物学家和植物园负责人齐聚新疆,对两大植物园——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伊犁植物园展开“联合科考”,幷就两者联合打造国家级植物园积极建言献策。  从风沙肆虐到人进沙退,植物园成了“治沙标兵”  盛夏的吐鲁番,太阳炙烤大地。温度计显示,沙面温度接近70℃。行走在2200多亩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幷未看到百花竞放、万木葱茏,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在荒沙地上顽强生长的荒漠植物。  “刚来的时候,风沙肆虐,寸草不生,9万亩风蚀流沙地逼得人节节败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潘伯荣回忆说,1972年,应当地政府邀请,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成立了吐鲁番红旗治沙站,拉开了新疆首个植物园建设的序幕。  沙漠里建植物园,难度可想而知。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严重缺水,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这里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温差极大,能存活的植物少之又少。加上地处主风线,风速高达40米/每秒,一场大风过后,植物园的房顶被掀开,11根水泥电线杆被吹断,费九牛二虎之力栽下的种苗也被吹得无影无踪。  但科学家们坚持下来了。他们奔走在国内和中亚的干旱沙区,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反复进行育苗、种植试验。获得的突破性进展是找到一种叫“沙拐枣”的蓼科植物,它在缺水时主动脱叶进入“假死”状态,遇水时又能快速复苏、快速生长,很快就成了治沙的“明星植物”。后来,他们又陆续发现、培育了柽柳和梭梭等植物,建起了2000多亩的防护林带,让“人进沙退”变成了现实。
【第1页第2页第3页】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