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丨《扶贫志》有声连载: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知识] 时间:2024-04-27 21:24: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33次

原标题:书海拾贝丨《扶贫志》有声连载: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大家好,书海拾贝我是丨扶子语,欢迎收听《书海拾贝》有声连载栏目。贫志3月19日和大家分享了卢一萍的有声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扶贫志》节选篇章“老兵永不死”第四期,讲述了王新法通过努力,连载不仅将烈士安葬在了“山河圆”,句话还让薛家村的点醒殡葬改革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大家纷纷把祖坟迁上了六塔山。梦中为了薛家村的书海拾贝发展,接下来王新法又会如何做呢?我们接着往下聆听。丨扶

共读第5天 第5期

老兵永不死5

王新法一直强调,贫志他是有声带着梦想、带着思想来到薛家村的连载。他很少强调的句话是,他还怀揣着一颗大爱之心。点醒安葬完英烈之后,他在2014年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针对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而导致孩子是非不分、美丑难辨的问题,持续开展了“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让孩子们睁眼看是非、辨美丑。为这个活动,他自己花了17万元,给村里每个孩子买了一台小摄像机、一个书包,要他们把每天看到的美的、好的、坏的、丑的事物都拍下来,每周六集合,一起交流,拍得好的、有意思的,就进行展播。一朵小花开放了,有孩子拍摄;天空有好看的云朵飘过,有人录下来;谁做了好事,也有人报道;但哪个打麻将了,谁家婆媳吵架了,谁不孝顺老人了,也都有人曝光。

孩子们多为留守儿童,他们通过这个活动辨识美丑善恶、是非得失。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了,素质得到了提高。村民在孩子们的影响下,也开始慢慢改变自己。村里的退休老教师覃事琼从事了一辈子的乡村教育工作,对王新法的做法非常赞赏。王新法对她说,修路铺桥,发展产业,这些只是扶贫的手段,真正的扶贫,还是要想办法塑造人。

对薛家村的发展,王新法有完整、成熟的思路,他起草了《薛家村共同富裕合作社章程》《薛家村村规民约》《薛家村农民培训计划》《薛家村有机茶叶产业发展设想》4个方案。其中,有机茶叶是他首先要抓的产业。

薛家村有茶园。茶地多在半山腰,品种老化,为求产量,多用除草剂除草,用农药灭虫,用叶肥素催长。每年采摘四批,茶价很低,春季的鲜叶每斤才1元到1.2元,一亩茶的收入才2000元左右。王大哥认为这样肯定不行。他便自己去长沙,到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参加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又到湘茶集团和省茶叶研究所去拜师。课程结束后,还去拜访了曾省三教授,请教茶叶向医疗保健方向开发的可能。然后,他将石门县农业局茶叶专家薛爱国请进薛家村,对村民进行了长达7天的培训,方式是上午讲课,下午下茶地。老百姓积极性很高,参加者由原来的48人增加到65人,且无一人迟到早退。王新法要引导薛家村茶农彻底不沾农药,不用除草剂,不沾叶肥素,走有机绿色之路。

当时,王大哥带的64万元积蓄,已经花完。他唯一能投入薛家村的,只有每个月4080元的退休工资。相关资金的争取,他也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很多事情因为资金,无力推动,甚至搁置下来。但他并没有认输,他有些赌气地说,我只有那么大的力量,但这并不是说,我就只做这么大一点事。我没有任何私心,所以我要说,我是来改变这里的,不是来适应这里的!

话虽这么说,但很多方面他还得顾及老百姓对事物的理解。他去壶瓶山考察了潘坪茶厂,当晚就到道喜茶厂谈茶厂改造的问题。没过两天,又到小周茶厂实地丈量,沟通茶厂改造升级事宜。2014年9月16日,他早上7点就出发,自己开车到石门、常德、长沙,了解茶叶产业。他还争取到了常德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500万元投资,支持薛家村旅游开发。

这也是他的想法,薛家村的未来在山上,旅游靠山,产业靠山。旅游需要长期的投资经营,而茶山是现成的,经过改造、改良即可。

茶山要用有机肥,但仅靠农民自家的猪粪、牛粪肯定不够。得知重庆梁平有大型的养牛场,牛粪质量很好。10月14日早上7点,他从薛家村出发,开车去重庆梁平,考察了坐落于梁平云龙镇双河村四组的丰疆科技有机肥厂。总经理韦清伟和王大哥谈得很投机,两人理念相同,梦想一致,都在做让老百姓富起来的事。

这次旅程,他还是想为薛家村的绿色有机茶寻找突破口。在路上,他向女儿诉苦,女儿王婷告诉他,茶农的收入有限,必须先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一下明白了,便想到了曾德平。他觉得自己跟曾家三兄妹还是有缘的。曾德美为他案件的平反出了大力,退休后,又回到薛家村,成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最得力的一员;他来到薛家村后,又住在曾德美二哥曾德义家,他与曾德义也很谈得来。他觉得这个忙,还得曾德平来帮。他直截了当地说,老哥,你得帮我一个忙。曾德平说,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我肯定帮。王大哥要他带头按绿色有机标准种茶。曾德平一听,有些为难。王大哥说,这个茶像现在这样种下去,会越来越没前途的,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放不下眼前的一点利益。在农村做事,没人带头不行。曾德平说,按标准化搞,肯定好,但的确有难度,我同意先做起来。王大哥说,你三亩茶地,我一年给你15000元,算是我给你保底。

人工除草,物理驱虫,施用梁平的有机肥,曾德平感觉的确比之前要劳累很多。但一亩茶园的年产量,却在逐年上升,茶叶品质,也很快得到了改善。两年后,王新法把产品快递给苏州欧亚有限公司进行专业检测,已达到了出口标准,收入由原来的每亩2000元左右,增加到了每亩 6000多元。

有曾德平的示范作用,不再需要王新法苦口婆心地去劝说,茶农们都去曾德平那里取经,主动按照“曾德平模式”种茶,薛家村有机茶叶基地面积迅速增加到了600多亩。王新法感谢女儿“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下,王新法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薛家村实行“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来运作。

为了薛家村的发展,王新法主抓有机茶叶产业,去到了石门、常德、长沙、重庆梁平多地学习考察,并说服曾德平按标准化种植,成为了种茶带头人,开始推广新模式,接下来,王新法的工作重心又是什么呢?我们下期节目为您一一讲述。

好了,今天的共读分享就到这里了,我在星城长沙陪您一起读书,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卢一萍,1972年生,四川南江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16年退役。已出版长篇小说《白山》《激情王国》《我的绝代佳人》,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天堑》等二十余部。作品曾获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王嫣)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