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局专家:余震频度较高 但属于正常范围

[百科] 时间:2024-04-28 04:55: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7次

  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川地常范社会各界对灾区群众的震局专安危非常关心,同时对余震频发、余震于正地震预警等方面也非常关切。频度6月18日,较高记者带着公众的但属关心关切,采访了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研究员和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杜斌。川地常范

  余震频度较高,震局专但属于正常范围

  记者:不少公众表示,余震于正在川南发生6级出乎意料。频度这次地震为什么产生了较大的较高破坏?

  杜方: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处于四川东南部,但属构造上位于相对稳定的川地常范华南块体(扬子准地台)内,不像龙门山断裂带达几百公里大规模构造,震局专该区域分布多条小规模次级构造,余震于正震区50千米范围内地表无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发生大地震的能力有限,这次地震确属该区域有历史记载和记录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从原因看,地震活动具有活跃—平静—再活跃等周期性规律。四川(包括长宁一带在内),上世纪70年代处于地震活跃期,省内也发生过1973年炉霍7.6级、1976年松平两次7.2级以及1976年盐源6.7级等地震,之后四川区域7级以上地震平静32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地震再次活跃,四川西部连续发生了2013年芦山7.0级、2014年康定6.3级以及2017年九寨沟7.0级等地震,川东南也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地震。因此,这次地震的发生是该地区的地震孕育地质环境和构造运动决定的,属于自然规律。

  地震的破坏性和震源深度密切相关。我国东北吉林珲春发生过7级地震,但深度可达几百公里,当地无震感;而这次长宁6级地震属于十多公里的浅源地震,自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同时,破坏程度和构造环境、地貌特征、设防标准都有关系,从目前掌握情况看,长宁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相对高一些,这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房屋设防水平较低有关。

  记者:为什么这次余震发生频率较高?

  杜方:长宁一带的地质构造规模小,但多条次级断层纵横交错,这是引起余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总体看,这次地震属于常见的“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后有余震活动,在我省区域这种类型的地震,是所有地震类型中较多的,比如我省芦山“4·20”7.0级、“8·8”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频度均较高,这些频发的余震都属于正常余震活动范围,公众不必惊恐。从 目前看,当地主震已处于衰减状态,但不排除出现一定的余震起伏活动。

  虽然这一区域没有大型断裂带,但是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各个方向的构造交替活动,增加了地震科学研究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对这一区域的研究工作也随着当地地震活跃而不断加强,和前些年相比,监测设施的密度高了很多倍,今后也将继续加强对这一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监测分析。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