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网通办”从“能办”到“好办”“愿办” 这场研讨会来了一次头脑风暴

[知识] 时间:2024-01-23 13:04: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5次

原标题:推进“一网通办”从“能办”到“好办”“愿办” 这场研讨会来了一次头脑风暴

东方网2月26日消息:“快的一网通办服务就一定是最好的服务吗?”“推广自助服务是否应该考虑具体服务场景?”“数据运用的合理边界在哪里?”昨天,“全力推进一网通办 助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召开,推进讨围绕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从能场研次如何推进一网通办由“能办”向“好办”“愿办”转变等问题,办到暴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好办思考与建议。

“数字化转型给城市特别是愿办城市治理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加载、理念的脑风转变、流程的一网通办再造,还有体制的推进讨改革和整体性重塑。”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从能场研次教授曾峻认为,办到暴从2018年开始的好办“一网通办”改革是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既为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和经验,愿办也是脑风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和抓手。上海市委党校、一网通办上海行政学院对此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支覆盖多部门、跨学科学者的研究队伍。并希望能搭建平台、增进交流、深化研究,构建更广领域的数字政府建设研究学术共同体。更好地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网通办”方便了市民办事,手续简化,更加快捷,而且不少地方出现的自助服务区,也让市民觉得很方便。不过,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教授郑磊对此有更多的思考。“无人的服务是否就是最好的服务?冰冷的屏幕是否能替代笑脸相迎?”郑磊认为,是否使用自助服务,还要看具体服务场景。“比如说有些复杂低频的服务,那种一年就办一次,然后操作起来还比较复杂的,建议还是人工比较好。而一些简单高频的场景,那自助服务会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到底能开放到什么程度,如何厘清公共和个人、强制和自愿的界限,引发了专家的讨论。

“比如说我们的‘随申码’,刚刚推出的时候,显示的是全名,但后来改进了,只显示部分,这就是一种进步。”郑磊认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们的管理以及法规则显得有些跟不上,甚至有些滞后。“在健康码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有的地方甚至会把个人身体状况都一并显示出来,这明显就是不合适的。”郑磊认为,技术是中性的,但其服务的核心是“人”,因此往往需要法规来使其保持“向善”,“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法规的制定来将其往回拉一下”。

这一观点也得到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教授罗培新的认同。他认为,价值也是分层的。比如生命的安全、健康属于第一位序,而便捷则应该属于第二位序。比如货拉拉以及一些网约车平台,作为一种新业态,确实便利了民众,但“就算再便捷的出行,都不能以民众的生命为代价。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应坚守安全底线,他们负有维护乘客第一位序价值的责任”。

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教授赵勇认为,一网通办看似是提供网上办事的渠道,实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抓手,是统领政府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因此,下一步要在提高规范性和民众“获得感”方面下功夫,“规范化要做标准、优流程、扩范围,要强调可复制、可推广。获得感则重点在于民众有获得并且有感。这就对在线服务成效度、成熟度,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度提出了新要求”。赵勇认为,只有提高规范性和获得感,才能让人们对一网通办产生用户黏度,实现一网通办的管用、爱用、受用。

座谈会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等高校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与政府部门、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思想碰撞。

研讨会由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主办,上海市委党校干部教育能力建设、超大城市治理与高品质生活推进创新团队承办。会上,还举行了数字政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由市政府办公厅指导,设立在上海市委党校,主要开展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研究。(王永娟)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