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十周年 学者总结“一带一路”实践经验

[综合] 时间:2024-04-30 14:54: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8次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海涵)2月8日,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迈入进展与评估研讨会暨系列讲座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周年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原所长房宁,实践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验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黄仁伟,一带一路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迈入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年总结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实践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在会上分享观点,经验就“一带一路”十年的一带一路实践经验予以总结。  陈文玲认为,迈入“一带一路”倡议是周年总结一个长周期、跨国性、实践系统性的经验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带一路”必须立足于共建,而不是单靠中国的一己之力,而它行稳致远的基点则是中国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她强调,必须把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将“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转化为世界的精神财富。  房宁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怀着喜悦的心情来看待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这一重大战略。在这个时候就更有必要对“一带一路”十年来各方面的情况、工作,包括经验、包括教训等,毋庸讳言。我们应该在这个时点上,更好地总结“一带一路”十年来的实践经验。  黄仁伟认为,“一带一路”十年的巨大经验,一是从基建到产业链供应链及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二是能源资源与人民币国际化。三是陆海联运多式联运实现陆海相连。四是中巴经济走廊带动经济发展。五是全球多边机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面临“黑天鹅”“灰犀牛”挑战。一是俄乌冲突给中欧班列带来通道问题。二是北线中线如改走新南线中线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三是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带来货币流通机制。四是美国搞高技术冷战。五是全球气候变化。六是欧美新竞争者。七是舆论战。  史志钦表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体系是关键。他认为,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具有五个特点:及时性、理论性、务实性、包容性和补充性。他总结道,“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成就主要体现:第一,加强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增强了政治互信;第二,打通了设施联通;第三,促进国际资金高质量融通。  董雪兵从研究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几点思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遵循发展方式的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以及新发展理念的线索,进一步研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的相关问题以及发展路径。同时研究沿线国家的产业链的衔接机制,提高投融资的效率,评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形成对外的有效话语体系。  何伟文表示,“一带一路”过去十年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一带一路”有效支撑了多边主义的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带一路”第二个十年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将贸易一体化、数字与绿色合作发展等方面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