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友谊薪火相传 9个人带来一个厂的新生

[焦点] 时间:2024-05-04 17:56: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3次

“朋友是中塞时间的果实。”塞尔维亚人喜欢这样说。友谊3年前,薪火相传新生一个中国管理团队开始驻扎在这片土地上,个人用他们的中塞担当和智慧,让一座百年钢厂重获新生,友谊5000多名员工的薪火相传新生命运就此改变。

3年后,个人这个9人团队所代表的中塞“中国河钢”,在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市几乎家喻户晓。友谊在当地人眼中,薪火相传新生他们是个人“永远的朋友”。

“必须让钢厂重获新生”

在多瑙河畔的中塞斯梅代雷沃,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热轧车间内机器轰鸣,友谊一卷卷重达二三十吨的薪火相传新生钢铁卷板,源源不断进入成品库。

河钢塞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算上5000多名员工的家庭,再加上承包商、供应商等,这个城市近1/3的人与钢铁厂息息相关。

相比如今的热火朝天,3年前的光景却颇为惨淡。经历了破产、出售、政府1美元回购、国外企业代管等种种坎坷,当时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只剩一座高炉勉强运转。“那时候我们根本不规划以后的发展,就想着明天高炉别停下,员工别失业。”在钢厂工作了近30年的河钢塞钢热区总经理瓦拉丹告诉记者。

“在塞尔维亚人的观念中,没亲手盖过房子就不算真正活过。”早在15年前,河钢塞钢采购部第二原燃料科主任米奇就买了一块地,准备建造住房。由于钢厂效益不好,缺乏稳定的收入,银行借款次次碰壁,米奇的“造房梦”始终不能实现。

难道钢厂真要从此一蹶不振?

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2016年4月,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随即派出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尽管已经提前看了资料、做了准备,头一回踏入钢厂,还是让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和他的同事们“傻了眼”。

“进到原料厂,满马路的泥水,脚都下不去,设备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而且,接手前已经有200多名技术骨干人员陆续离开。”宋嗣海说。

“这是个‘烫手山芋’,离家又远,别往火坑跳。”有朋友劝宋嗣海。

然而,在冷轧车间看到的一幕深深打动了宋嗣海,一名工人用70年代的老旧设备,却生产出0.14毫米薄的钢板,“差不多A4纸那么薄,有着自动化设备的现代企业也不过如此。塞方员工的操作技术、职业素养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代表着河钢,也代表着中国。必须让钢厂重获新生!”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向艰难的现状“宣战”。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