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拯救消失的村落文化刻不容缓 正文

拯救消失的村落文化刻不容缓

[百科] 时间:2024-05-06 16:10: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77次

  中国文联副主席、拯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20日在天津表示,消失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落文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化刻缓(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报道称,不容在过去十年,拯救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消失除去这庞大到令人震惊的落文数字,让人深感遗憾的化刻缓,是不容随着这些村落的消失而不复存在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中国人讲究“根”,拯救怀有一种乡土情结,消失村落的落文迅疾消失无疑令人痛心。痛定思痛,化刻缓笔者认为,不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已是箭在弦上,不容片刻拖延。

  要保护就必得遏制这些村落的消失。怎么遏制?先来考量村落为何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让农民的耕地减少,一些村民不得不走出村落在大城市打工讨生活,留老人守空巢。在外面混得好了,便举家迁移,村落也就此凋零。当然,退耕还林是必要的。关键是退耕还林的政策下发的同时,是否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保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如政府引导人民走上绿色、经济的致富路或是以其它的方式刺激当地经济,让当地居民生有所养。而现在的状况恰恰是退耕还林后很多村民就此失了经济依托,只能外出谋生。中国是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从最初就有自己业已为继的资产——良田,所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只要能讨生活,村落里的居民便在,只要居民还在,村落便不会消失,文化便依旧被维持保存。因而,大批的外出务工是村落走向消失的原因之一。

  再有,房地产业等商业的蓬勃发展,让地皮显得愈发珍贵,进而衍生出了大批的拆迁。土房变楼房,商业化气息浓了,现代化气息烈了,文化气息却越来越微弱了。社会的发展要有规划,不能说拆东墙补西墙,房子越盖越高了,占地也越来越大了,一个民族本该有的精气神却随着这些被拆的村庄而没落了。这有点像暴发户的感觉,一下子有钱了,住别墅,装修极尽奢华之气,但别墅外的树却透露了信息,十年树木,这个是需要过程的,不是靠“新、高、阔”就能补足的。同样,文化的积淀愈久愈深厚,这就是为何人们花钱旅游去看长城、看故宫,而不去看新建的高楼。这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不是朝夕能养成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甚至一家企业,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就像现在的大学拼高楼,学术却直线下降一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开始拼高楼,相应的我们的文化便紧随着衰落。

  我们都以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傲,一说起中国便先来一句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怎么怎么的,而现在,五千年还是那个五千年,而文化却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消失,这个五千年便成了绣花枕头。守护村落文化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