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两稳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风雪中走来农牧民群众的“解难人”

[焦点] 时间:2024-04-29 01:01: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2次

原标题:【一讲两稳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风雪中走来农牧民群众的解难人“解难人”

驻村工作队在牧民草场了解绵羊养殖情况。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13日清晨,讲两一场春雪悄然而至,稳促万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干部被层层落雪所包裹。下乡

咯吱、风雪咯吱……一大早,中走众雪地里传来急促的农牧脚步声,驻村第一书记李万寿和驻村工作队员紧急集合在一起,民群驱车赶往尕海湖旁的解难人牧场。“冻不得!讲两冻不得呀!稳促万名村民们今年都指望它了!干部”即便大雪纷飞,下乡气候寒冷,风雪也挡不住心系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这一行人。

公路上的积雪渐行渐厚,车身不停地打滑,最后只好改道乡村山路继续行驶。“眼下正是夏季草场保障供水的关键时期,要是遇上水管冻住,人畜饮水就成了大问题,那就麻烦啦!”车辆不断驶近尕海湖南部深处,几个人的心始终忐忑不安,悬在半空。

远山白雪皑皑,近处的草地白茫茫一片,车辆终于抵达旺尕秀一带的管道出水口。迅速打开车门,顾不得风雪直灌,队员们赶紧顺着出水管道方向探查过去,只见管道口水光苒苒,沥沥清水不断流向远方牧场人家。

陶哈村是德令哈市尕海镇辖区的牧业村,村里123户339名村民靠着畜牧养殖为生。眼前这条长达17.5公里的引水管道,可谓彻底改变了陶哈村村民们曾几何时“靠天放牧”的人畜饮水难题,盘活了村里将近6700公顷的可利用草场。

这片位于尕海湖南部的草场,是陶哈村夏季牧场所在地。过去,牧户们眼巴巴地望着广袤的草场,却只能因为缺水而“听天由命”——雨水多了就多放牧几天,雨水少了就少放牧几天。

2022年6月,在李万寿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争取下,解决陶哈村夏季牧场人畜饮水困难的巴音山饮水项目开工建设。10月份,伴随着清澈的水流引入陶哈村的夏季草场,村民们欢欣鼓舞,信心倍增。

“现在不愁牲畜用水,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养羊致富了!”村民东风打开蓄水池的水阀,水流喷涌而出。他告诉记者,自从驻村工作队给我们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难题,草场的草变得更好了,羊儿也越来越肥了。而今,东风家放养的绵羊从最初的300多只增加到了600只,单是2022年出栏的100只羊就给他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

遍布牧场的清澈水源,为村民带来了崭新的希望。这份希望是驻村干部真心真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真切回应,更是提振大家伙产业致富信心和决心的“强心剂”。

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

“我们在走村入户的时候发现,陶哈村虽然有畜牧业发展优势,但是村民们还是以传统放牧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和效益。”瞄准村里畜牧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问题,李万寿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始引导大家向产业振兴方向发力。

村民布音达拉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和哥哥做起了养牛产业。起初,布音达拉的养殖发展还算平稳顺利,靠在自家草场放牧,抛去饲草料成本也能赚不少。“大概养了10来头,每年下来也有几万的收入。”但是后来,受疫情和市场影响,产业发展规模受限,始终无法发展起来。

去年,驻村工作队帮助整合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扩大资金购置400只绵羊,鼓励村民们拓宽养殖渠道,分摊市场风险,增加养殖收益。“当时我认领了100只小羊,现在已经上500多只啦!”布音达拉是自愿认领的第一批牧户。

冬季草场交通不便,极大地影响着村民转场放牧,对此,驻村工作队积极想办法帮助协调解决,修建了10公里的砂石路改善道路条件,缩短来回路程近1小时,畅通村民生产生活“生命线”;为进一步延伸畜牧业产业链,帮助村民流转533公顷土地承包给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用于合作发展饲草料养殖……

“牧业生产就是陶哈村村民的命根子,就像农民不能失去土地一样。”驻村以来,和其他万名干部下乡的党员干部一样,身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李万寿和驻村工作队成员旭仁花、赛青走村串户摸清群众所想,了解群众所盼,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不断缩短和群众的距离。

风雪中,检查完出水管道是否畅通后,李万寿又带领着驻村工作队员开始了挨家挨户的宣讲。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陶哈村村民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候……(苏烽)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