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传递“好”声音——记“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祁连县“三老人员”宣讲团

[知识] 时间:2024-04-29 11:35: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93次

原标题:老骥伏枥 传递“好”声音——记“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祁连县“三老人员”宣讲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有一支活跃在祁连山大草原的好“草根队伍”,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老骥论宣连县老人81岁、最小的伏枥32岁,当地群众把他们比喻为穿行在农村牧区的传递层理“流动红旗”“百姓的小棉袄”。称赞这些古稀之年的声音“老姑舅”是基层宣传思想和文化战线上的“70后”“80后”,他们的记基讲先进集讲团宣讲内容多、话语实、体祁好理解,员宣是好了解中央精神的活“文件”。

从2014年开始,老骥论宣连县老人祁连县从全县45个村推选出72名老党员、伏枥老干部、传递层理老模范组成的声音“三老人员”宣讲团成了百姓欢迎的香饽饽。他们把课堂从会议室搬到了百姓的记基讲先进集讲团家门口,能说会道,体祁脚踩泥土,在百姓中威望极高。

“三老人员”宣讲团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扎根泥土、自下而上”,撇开以往枯燥的说教,用老百姓喜欢听、能听懂的乡土话,把宣讲内容“烹制”成津津有味的“农家菜”呈上乡亲们的餐桌,以心换心,以情换情,铺设“百姓话廊”,打通“心灵话廊”,为群众出点子、理思路、谋出路,让大家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和宣传员。

立足讲得通,让“大道理”下基层、接地气

“三老人员”宣讲团以农牧民最为关心、关注的话题为切入点,围绕精准扶贫、生态环境、均衡教育、农牧区医保、老龄政策、养老保险等问题,用数字、典型和事例说话,通俗易懂地讲清、讲透、讲实、讲活中央和省委重要精神,使宣讲内容可亲、可近和可信,形式新颖活泼,群众愿意听、喜欢听,易记易懂又能易会易讲。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73岁的“三老人员”宣讲团成员马守信用铿锵有力的语调给老百姓讲政策。

2010年11月,祁连的冬意甚浓,气温也在零下十二三摄氏度。然而,在草原深处、村头巷尾、群众家中依然看到“三老人员”宣讲团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祁连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队伍中的一支常驻宣讲队。

在宣讲过程中,“三老人员”宣讲团成员冒严寒顶风雪,不辞辛劳,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乡镇、进村社、进社区,以拉家常、讲故事、谈体会等形式,将“理论文”说成“白话文”,把“大道理”转为“小故事”,做到宣讲方式求“活”,宣讲语言求“土”,宣讲内容求“实”,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打通基层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切实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到基层、宣传到群众。

在扎麻什乡的宣讲现场,马守信跟大家说:“这几年,村里打造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热水器,铺设了柏油马路,我们乡还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大家享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实惠。这次会上国家再次提到要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应该对以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相信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以亲身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就事论理、以事说理,结合祁连发展实际,通过算经济收入账、政策补贴账、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账、个人衣食住所物质变化账和精神富裕账,把中央省州县的‘大政策’讲成事关每个人的‘小道理’,让广大群众在对比中增强宣讲的说服力、感染力。”祁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宏祥介绍。

立足听得进,让“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

通过“小故事”彰显大道理,围绕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紧扣社会现实,回应社会关切,针对群众应学、应知、应会的内容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话题,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深度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牧业、教育、卫生等政策解读和生活常识,用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有效串联起来。

从“一顶帐篷一匹马,一件皮袄走四方”的挤住帐篷到“游牧民进城定居”、庄稼人“尕茅庵变大瓦房”“告别担生汉”(单身挑水)、牧区群众“酥油炒面到馒头炒菜”的变迁、社会发展成果、享受惠民政策、改革开放带来的“真金白银”等鲜活的事例和生活变化作为“家常话题”,面对面地引导帮助、心贴心地解疑释惑、实打实地说理点拨,让群众通过亲眼看见、亲身体会、亲自感悟,讲清楚中央、省委的“大政策”,摆明白事关每个人的“小道理”,用“群众宣传群众、理论武装群众”的新方法,让党的方针政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百业要兴,环保先行”,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老人员”宣讲团成员、72岁的更正在央隆草原正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方法给大家分析解释“天变黄,水变黑,白色垃圾满天飞”的危害性。为了避免出现“水源断,河流脏,百姓生活遭了殃”的恶况,规劝大家自觉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积极支持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保护青山绿水,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一片绿。

“一技在手咱不怕,快把钞票运回家”,这句话常挂在百姓的嘴上,也是帮助百姓发家致富的“锦囊”。在脱贫攻坚问题上,宣讲人员一一列举县上免费举办的挖掘机、电商等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培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争取做到学会一种技能,带一个家庭脱贫。

立足传得开,让“新媒体”活起来、用起来

祁连县将“三老人员”加入到乡党政干部、村“两委”及农牧民群众等微信群,定期不定期播发以党的理论、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农牧业科技知识、民族政策以及省州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等为主的宣传内容。

同时,不断加强“三老”宣传队伍自身理论政策方面的学习,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及时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传,第一时间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使宣讲真正做到无处不在。

“截至目前,在各类微信群、手机村务通等发送政策理论方面的信息215期(次),接受人数达1.3万余人。”马宏祥说。

发掘和展示“三老人员”宣讲队伍中村社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创作、编排以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快板”、“小品”、“三句半”、“民谣”等文艺节目,串联和运用到“阿柔逗曲”、“郭米则柔”等非物质文化演出曲目中,用说唱、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讲解,使学习贯彻落实触及群众思想根基,实现同频共振、无缝对接,接触地面不“失真”。

“金风吹来的时候,我要歌唱可爱的家乡,赞美富强的祖国,昔日游牧已安居,丰收的田野荡起欢歌,我们意气风发团结向前,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马守信当年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候编发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

“‘三老人员’宣讲团,有效弥补和破解了农牧区思想宣传工作由于人员限制等因素造成的薄弱环节,使农牧区宣传思想工作触角难以触及根系的现实问题得到扭转。”马宏祥说。(尹耀增)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