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探索] 时间:2024-04-28 16:48: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60次
中国经济是实体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经济建设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电/实体经济是力点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现代系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化产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业体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实体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力点质量强国、现代系航天强国、化产交通强国、业体网络强国、实体数字中国”。经济建设我们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力点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物质技术基础。    内在逻辑    经济日报发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威文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中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看待和发展实体经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实体兴,国家强。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深入理解实体经济在中国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需要深刻把握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逻辑。    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为目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祗有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祗有实体经济得到了充分、持续、高水平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类物质精神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    从实践逻辑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需要看到的是,实体经济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与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制造在基础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实体经济供给结构尚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等。同时,还要坚决克服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要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当前,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唯有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才能站稳脚跟,增强经济韧性,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重点任务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并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要找准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这为中国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国传统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领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