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的眼光看世界——记农民画家缪惠新

[时尚] 时间:2024-05-06 21:08: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44次

原标题:以农民的农民眼光看世界——记农民画家缪惠新

正月十五

乡情

吃玉米的孩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胡佳

“为什么说我的画与别人的不同呢?因为我思考,我把内心的世界东西表现出来。”4月10日,记农家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庆祝建党百年 品读五彩嘉兴”——中国文化记者嘉兴行采访团,民画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见到画家缪惠新,惠新他侃侃而谈,农民“大多数的世界农民画作者,都像照相机一样写实,记农家缪把生活的民画场景罗列出来,我选择了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惠新我的农民笔下是我的想法、体验和感受。世界

说起农民画,记农家缪上海金山、民画陕西户县的惠新农民画起源较早,缪惠新的家乡秀洲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新契机,成为后起之秀,在中国画乡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并且在海内外都有声名。1998年《时代》周刊亚洲版曾评选“亚洲十大艺术家”,中国入选的是缪惠新、成龙和张艺谋。2004年缪惠新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称号。2010年缪惠新被文化部授予“群文之星”。

缪惠新被誉为中国的乡村毕加索,检视他的成名之路,顺利得让人意外。20世纪80年代,秀洲区文化馆组织辅导了当地多位绘画爱好者,缪惠新正是其中一员。1983年,在首届“中国农民画画展”上,缪惠新和秀洲区其他8名农村青年美术爱好者用稚拙的线条绘就的农民画,居然捧回了1个全国一等奖和2个全省一等奖。

“当时要求画出在这片乡土上最感动的一个画面,我想起我的祖母,想起她日夜在田间屋里劳作的背影。”缪惠新回忆自己当年参展的成名作《乡情》时说道,从小并没有学过绘画,画起来没有条条框框,表达的都是农民和农村这些他最熟悉的题材。

于今看来,这幅画作依旧动人:画面中,夸张到几乎撑满整个画布的发髻,是一位妇女的背影,角落里是蚕桑、米饭、鸡鸭和牛羊。

构图大胆的背后却是“无奈”。“我只是喜欢画画而已,画正面画不好,没办法就画了背影。”缪惠新说,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我上学的10年正是1966年到1976年,没有考过试,但我想办法找书来读。”缪惠新道出了他笔下为何有想法的秘密之一:在成为画家之前,缪惠新是当地有名的文艺青年,爱好散文和诗歌,文化馆的绘画培训,打开了他自我表达的另外一个窗口,从此他与世界因色彩和线条有了更多交流。

“1997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办画展,当时美国艺术界对中国农民画的看法是,一群大爷大妈嘻嘻哈哈地画画,但当他们看到我的作品时,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评价我的画里有和自然的联系,有内心的感触。”

缪惠新的秘密之二,便是与土地、乡村有血肉联系。他干过很多农活,重体力劳动甚至导致他的肩头一大一小。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缪惠新不再是农民身份,但他笔下仍然是乡村的风物,“这是进入我骨髓血脉里的东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曾评价:“缪惠新的画是东方画得最好的表现主义的作品,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他现在已经不是农民的身份,但是他始终守住农民看世界的方式。”

缪惠新的作品逐渐从农村走向海外,多次赴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交流展出,约有100多幅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及中外收藏家收藏。

从公职退休后,缪惠新谢绝了所有的社会机构邀约,一心只想画画。“我目前的计划是一年画20幅作品,没有其他事务的打扰,我投入创作的时间就会多一些。” 缪惠新说,“我的目标是创作出够水准的作品,去巴黎办个人画展,这算是我现在的梦想。”

缪惠新因为画画走出了乡村,也因为画画一直驻守在乡村。“我不会离开家乡,我熟悉这里,这里才是我笔下能说的故事,也是我想一直说下去的故事。”

(作品图片由缪惠新提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