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带货给海南,胡铨是认真的 正文

带货给海南,胡铨是认真的

[时尚] 时间:2024-04-30 00:18: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8次

原标题:带货给海南,南胡胡铨是南胡认真的

“轼将渡海,宿澄迈,南胡承令子见访,南胡知从者未归。南胡又云,南胡恐已到桂府。南胡若果尔,南胡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南胡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南胡”

1101年,南胡曾经说过“海南万里真吾乡”的南胡苏东坡终究还是要走了,在渡海之前,南胡他随手写下了一封书信,南胡信上说与友人“未知后会之期”,南胡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在北上的路上,苏轼溘然长逝。

或许是天意使然,就在苏东坡去世后不久,在江西吉安,另一位与海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胡铨。少年时的胡铨不会想到过他在四十六岁那年将远赴海南,并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如果说苏东坡在自己的诗文中经常为海南“带货”的话,胡铨则是带着“货”来的,他将文化、教育和气节带到了海南,将由苏东坡而来的海南文脉发扬得更加波澜壮阔,为南国柔美的椰风海韵增添了刚健的气息。

买愁村的文人风骨

胡铨为海南带来的第一宗宝物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通透达观和宁折不弯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两种性格,如果说苏东坡代表的是前者,那么胡铨身上所呈现的就更多是后者,苏东坡在海南开创了文脉,而胡铨则用文人的风骨让这条文脉更加坚实厚重。

胡铨在来海南之前已经被贬谪离乡长达十年之久,而其被贬的根由正是因言而获罪,性格刚直的胡铨在抗金一事上得罪了手握实权的秦桧,于是乎,初贬福建、再贬广东,胡铨最终被贬来了海南。与苏东坡被贬儋州不同,胡铨所被贬的地方则是更为遥远的吉阳军,在宋代,儋州还是一个仅次于“府”的行政单位,而“军”则往往设置于那些军事要冲或者经常发生动乱的地方,相比于儋州,吉阳军在当时的条件更为艰苦。不仅如此,当时各地势力还多是秦桧一方的人,胡铨知悉这点,于是他在路上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渡海之后,面对迥异的风土和完全未知的旅途,带着一家老小的胡铨不免忧心忡忡,虽然当初痛骂秦桧“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的豪气还在,但是毕竟距自己被贬离京已经过去了十年,面对着一片荒野,胡铨不由感叹道:“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天涯路“区区万里”,何足畏惧,但是其中辛酸又与谁人能讲?

令胡铨没有想到的是,吉阳军的有识之士们正在热切地盼望着他的到来,吉阳水南村裴家,本是唐代望族,北宋以来一直聚居天南,他们得知胡铨要沿着官道一路南下,便早早就派人手持名帖在路上等候,当胡铨经过儋州的时候,便租船走海路将其送到吉阳,避免了一路车马劳顿,这让胡铨本来惴惴不安的心顿时轻松了不少。

而当胡铨来到水南村,这份感动就更深了,原来,水南裴家在此前不久便接待过同是因为反对秦桧而贬谪至此的名臣赵鼎,后来赵鼎绝食而死,裴家又亲自为其主持厚葬,其所作所为,可称得上是义人。胡铨来到吉阳军后,裴家人又为胡铨安置了住处,当时吉阳军普遍都是草寮土屋,而裴家则为胡铨准备下了青砖瓦房,这种待遇让胡铨顿时释然,有诗为证:“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山家作本源”,这也为他在海南的八年能够全心全意地开一方文化基业提供了保障。

胡铨带着文人的风骨来到了吉阳军,也正是他的风骨与水南裴家和吉阳军人民相互呼应,才有了胡铨为吉阳军做出的贡献,而胡铨带来的风骨与海南人淳朴的性格相结合,也成为了这座岛屿上最美的人文景观。

吉阳军的春秋大义

胡铨为海南带来的第二宗宝物则是春秋大义。

自苏东坡开创海南文脉之后,海南的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毕竟琼崖古时皆为贬官之所,来到这里的官员常常是惶惶不可终日,虽然有一身能耐,但却无心传授,这也使得在苏轼之后,海南虽然人才频出,但终究未成气候。胡铨临琼之后,由于裴家的精心安排,渐渐心思沉静了下来,并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地方。胡铨来到吉阳军之后,首先关注的就是其文化事业,他在崖城附近的水池边筑亭,名曰“洗兵亭”,杜甫有诗云“净洗甲兵长不用”,而吉阳设军,本就意味着此地并不安泰,胡铨修洗兵亭,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吉阳军一度十分严重的地方冲突,而其之所以能至于此,则凭借的是他身上的文人风骨。

在平息纷争之后,胡铨认为,必须昌明教育,才能使吉阳军得到长足的发展,于是,在修建洗兵亭之后,他又在洗兵亭附近的竹林里建起了一座书院,名曰“逸贤峒”,意为网罗那些散逸在天南的贤者们。胡铨在此开馆教书,“日以训经传书为事”,附近居民无论黎汉,都以能听胡铨讲学为荣,甚至还有一些远处的黎族首领,在听说胡铨授学之后,将自己的子嗣送来吉阳军学习。如果说苏东坡的桄榔庵在儋州开了一代文脉,那么吉阳的文脉就是由胡铨这里一路传承下来了。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曾经互相因为不理解而经常产生冲突的黎汉居民团结了起来,一起推动着吉阳的发展。

胡铨在吉阳军所传授的是《春秋》,胡铨讲授《春秋》是有传授的,他年轻时师从大儒萧楚学习《春秋》,萧楚讲经,不但内中有仁义道德之义,更有经世致用之理,胡铨师承萧楚,自然也对其中脉络熟门熟路。春秋大义,不仅在《春秋》一书,还在人情事理,胡铨将这些一一为吉阳的士子们掰开揉碎地进行了说明,谈古论今,在文化上沟通了海南和中原。

天涯海角的纸飞墨香

胡铨在海南一住就是八年,时过境迁,昔日权势熏天的秦桧已经死去,自己也即将离开海南前往衡阳,回望谪居海南的生活,胡铨不但将风骨和文化带到了吉阳军,更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而这则是胡铨为海南带来的第三宗宝物。

看看那洗兵亭,“一带沧波六月凉,洗兵安用挽天塘”,还有逸贤峒,“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山巨源”,吉阳军各处已经和自己初来之时大不一样,尤其是水南裴家,胡铨忘不了的不只有他们款待自己的恩情,更有他们为吉阳文化发展所做出的一切。于是,胡铨挥笔为自己曾经的住处题下了“盛德堂”三个大字,《左传》有云,“盛德必百世祀之”,裴家在水南的所作所为,足以匹配“盛德”二字,光耀千秋。并写下了《盛德堂铭》,表达了自己对裴家的感激,“猗欤休耶,儋州裴公。震风凌雨,大厦帡幪。……三宿衔恩,矧此八年。”

而更让胡铨欣喜的,则是吉阳军一改旧容,处处都有着读书尚学的气氛,念及如此,他又写下了“珠崖新色象,闻喜旧衣冠”一联置于盛德堂中。

与八年前南下之日“买愁”不同,此时的胡铨甚至一度不想离开,他怀念“海风飘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的南国风景,虽是“千里孤身一壶酒”,但是琼崖之地尚有志同道合之人,即将远别,真是“此情唯有故人知”。而胡铨北上之后,虽经辗转流徙,但终于回到了京中,历任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等职,谥号“忠简”足见得其一生伟绩。

胡铨曾有词曰:“不因入海求诗句,万里投荒亦岂宜”,可是他在吉阳军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一首诗,一首浩气长歌,而胡铨在海南留下的名句,也足以激励天南士子不断奋进。自胡铨之后,海南读书习气蔚然成风,人才辈出,而盛德堂也成为了天南读书人心中的圣地,甚至有胡铨的仰慕者不畏艰险,专程到盛德堂去瞻仰,久而久之,盛德堂中所题诗词竟足以编撰成册,这也成为了琼崖人文的一道靓丽景观。

胡铨带货给海南,带的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一种风骨、一种文化、一种底蕴,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物,它们构成了海南人民的精神底蕴,也开创了后世海南人尊师重教尚文爱国的传统。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吴辰)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