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 |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焦点] 时间:2024-04-27 23:57: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4次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文化博物馆、事业美术馆、产业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文化”是繁荣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之一。

近年来,关注陕西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文化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事业石峁、产业芦山峁、繁荣发展杨官寨、关注太平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原创性贡献。推动话剧《柳青》《主角》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化文化《毛乌素沙漠的女人》《歌从黄河岸边边来》《一条棉被》荣获“群星奖”,“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省图书馆新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建成开放,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取得积极进展。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如何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李梅委员:

推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瑰宝,是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始终致力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创作出一大批精品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李梅建议,新设一所以培养地方传统戏曲人才为特色的戏剧学院,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打通戏曲教育上升通道,搭建戏剧人才专、本、硕“立交桥”和“直通车”,有效破解现阶段地方戏剧艺术人才断代和学历层次低的困境,提升人才整体水平。

李梅还建议,发展戏曲文旅产业,助力当地经济创新发展,借力新设戏剧学院,打造产、学、研、旅一体化“戏剧小镇”,建立与戏剧相关的产业发展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文化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推进文旅融合,拉动地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宋亚平代表:

在农村校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一直关注少儿文化教育,先后提出了让留守儿童有更多机会去“涂鸦”、让更多孩子感受到“美”的力量等建议。

今年,宋亚平将关注点聚焦农村。她说:“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人、感召人、激励人。工作、生活在文化大省,我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上扛起责任,通过更好地履职,开展好启蒙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更多孩子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宋亚平建议,组织聘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大学生志愿者,对当地教师和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在乡镇中因地制宜,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学生艺术、体育节活动,以赛(展)促美育发展;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乡村美育活动,让青少年爱家乡、爱生活,激发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崔荣华代表:

加强西安市大遗址保护利用

“陕西是文化大省,有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充分发挥陕西历史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结合现实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全国人大代表、世纪荣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荣华说。

西安大遗址众多,其中以周、秦、汉、唐时期的都城、宫殿和帝王陵寝等大遗址最具代表性。当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成功经验已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典范,省部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是陕西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打造国家一流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的又一历史机遇。

对此,崔荣华建议,加快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加强保护资金保障,以此提升汉长安城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各大遗址区一体化发展。(记者 李羽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