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罗斯文库—— 一段尘封的书籍往事

[探索] 时间:2024-05-06 07:20: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57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罗斯文库—— 一段尘封的海南书籍往事

文\图 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胡素萍

多年前的一个秋日午后,带着雨后阳光而来的周刊晴朗心情,我在图书馆洋溢的文库往事书香中翻阅一本海南历史文献,不经意间一个名字从字里行间跃入眼帘——罗斯,段尘脑海中迅疾闪现出一枚曾经见过的书籍“罗斯先生遗赠之书”印记。对文献资料的海南职业敏感和好奇促使我一探究竟,从名字看像是周刊西方人的罗斯是何人?为何会与海南有关?为何会与赠书有关?

十年寒暑终有成,在赴各地展开调研后,文库往事“罗斯文库”的段尘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罗斯文库命运多舛

罗斯全名朱塞普·罗斯(Guiseppe Ros),书籍1883年8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海南年轻时就读于欧洲最早的周刊汉学研究机构、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学院,文库往事毕业后经外交官考试进入外交界,段尘因一口流利的书籍中文而受意大利总领事馆瞩目,1910年被派赴上海,担任意大利驻华公使馆的专业译员,开始在中国的外交生涯。

上海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罗斯曾在此任职。

罗斯是一位学者型外交官,伴随其外交生涯的是长期的图书收藏,尤其醉心于收藏中国图书。拥有深厚的汉学背景,谙熟中国典籍,罗斯在华30年苦心收藏的图书不仅数量惊人,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罗斯亦因其藏书闻名于时。这些藏书业界称之为“罗斯文库”,在民国动荡年代几经周折,辗转流散,罗斯亦因职务变迁或时局动荡几次转让藏书,因此其下落一直是业界未解之谜。

由于职务的便利和擅长图书鉴识,罗斯来华后通过各种途径很快收集了各类珍贵的图书,到1924年已经有为数不少的藏书。因为职务变动,搬迁困难,这批早期藏书于1928年全部让与北平北海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罗斯早期藏书全部是西文著作和报刊,其中西方人关于汉学研究的著作引人注目,是国家图书馆入藏最早的一批海外中国学专藏文献。

当时的馆务报告记载:“罗氏旅华二十年,搜罗宏富,其中颇多罕见之书,至足珍贵。而所购书之中,皆西人研究中国问题之著作也。”国家图书馆不仅明确记载罗斯早期藏书入藏,并且在所有书籍的下护页加盖了“G.Ros”字样,故其藏书可考。

罗斯藏书票。上面的内容为拉丁文:海南书集;那不勒斯人G.Ros。

罗斯熟悉中国舆地文献,在中国任职期间,倾注大量的热情搜藏中国地图,这些地图在罗斯文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29年罗斯内定为民国政府的顾问,为赴南京就职便卖掉手中的藏书。

罗斯的一部分藏书是在广州任职后收集的,故称“广州旧藏”,大部分都是汉文书籍,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大约有十多万册。1944年,临近二战尾声,广州旧藏经过专人整理后第一批运抵台湾,未及运往台湾的,于1946年从香港九龙仓库运返广州后,交由“广东省立图书馆”,即现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所以,罗斯的“广州旧藏”幸存广东、台湾两地。

海南文献辗转琼粤

罗斯在广州任职期间,曾经两次游历海南岛搜集图书和标本,其藏书中有一部分专藏图书,即关于海南岛的文献。由此,笔者追寻到罗斯与海南岛之间的一段尘封往事。

罗斯文库数量巨大,基本未做整理,唯有关于海南岛的文献是专门用一个书柜陈列着,这便是海南岛专藏。关于海南的文献整理有序,是因为罗斯对中国南部少数民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曾计划开展对海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所以未将这批专藏与其他藏书一同转让或出售。二战结束后,意大利驻广州领事馆欲全部迁出沙面,按照我国处理敌伪外交人员条例,罗斯在战后应被遣返回国。身任总领事的罗斯遂将这批图书装入29只木箱中,寄存于沙面一德商洋行仓库。战后,广东方面在追缴敌产时查获这批图书,曾一度因内含海南岛资料有涉敌嫌疑问题,难以定性箱内物件,遂暂时扣留候审。后经解释消除涉敌嫌疑,罗斯表示愿将这批图书赠予海南岛人民,并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请求,让他继续留居中国。

上海琼崖留沪同学筹备会致罗斯的信函。

1946年8月6日,罗斯在报章刊登赠书声明。消息传出,琼崖旅京同乡会反应强烈,立即电请外交部,准予罗斯继续留居中国,并将其赠予琼崖的书籍拨还。这份电文经层层批复,胡适亲自协调,最终罗斯被允准继续居留中国,29箱图书则转送琼崖同乡会。罗斯随书到新建的私立海南大学任教,伴随着这批爱书度过了他在华的最后岁月。海南岛专藏成为目前已知罗斯藏书中唯一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资料。

琼崖同乡会接收罗斯的海南岛专藏和一批植物、矿物及昆虫标本后,在1947年私立海南大学成立时交由该校保管。同年,罗斯到该校任拉丁语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与爱书为伴。

1949年私立海南大学解散,其藏书被新建的海南师范学院(今海南师范大学)接收。据说,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立图书馆到各地征调图书,这批图书被调拨到该馆,整理成《海南岛资料集》。所以罗斯赠予琼岛的专藏大部分未留在海南岛,现只有十几种存于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钤有“罗斯先生遗赠之书”的印记。这一方字迹模糊的钤印,承载了一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书籍往事。

宏富宝库有待开发

罗斯在华期间以独到的眼光收藏的大量图书,规模宏富,令人叹为观止。尽管罗斯文库已流散到国内外多处,但它们并未销声匿迹,而是被珍藏在某个图书馆的书架上,静候着追踪者来拂去身上的尘埃。

罗斯收集的海南岛资料大致分为《海南岛史料》《海南乡土人物》《剪报》三部分,共447册。其中《海南岛史料》集各种文献、资料、档案为一体,实属罕见,包括海南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民族、华侨、卫生、名胜、物产、人物、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清末到民国时期海南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不可多得的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不少学者深感研究海南岛近代历史资料匮乏,罗斯辑录的海南岛资料应值得有志于海南研究者的重视。

罗斯其人

民国时期意大利驻华外交官朱塞普·罗斯(Giuseppe Ros),1883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1948年在海南度过最后的岁月,他与海南的情思直到今天依然鲜为人知。

罗斯1908年大学毕业于那不勒斯东方学院,这是欧洲最早的汉学研究机构,具有东方语言文化研究传统。罗斯毕业时便具备良好的汉语和汉学研究背景,其学位论文便是关于东方研究主题,文中征引了大量中国典籍文献。毕业后罗斯进入意大利外交部,于1910年被派往上海,他的大儿子出生于上海,取名“沪生”。一战结束后,罗斯举家返回罗马,在处理完子女教育问题和夫妻离异事宜后,于次年再度到上海,后娶一位中国女子为妻。

在华期间,罗斯先后担任意大利驻汉口领事,中国治外法权国际委员会意大利代表助理,上海中日停战监视军民委员会意大利委员等外交职务,1936年改派意大利驻广州领事,1942年升任总领事,直到1946年退休。

罗斯作为外交官来华,不仅能讲流利的北京话和广东话,还熟悉中国文化。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变迁的转型时期,近代工业的兴起带来造币方式的改革,各省纷纷引进机器造币。罗斯敏锐地意识到民国初期机制币的未来价值,很快对民国初期的钱币做系统的分类和研究,是最早的中国机制币研究者。之后,他的兴趣转向图书收藏,以其独特的眼光收集西方汉学著作和中国的文献典籍,其藏书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罗斯收藏了为数众多的珍贵的中国图书和标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业内广为人知,其藏书被称为“罗斯文库”,不少人慕名前去参访罗斯文库,然而,毕竟是私人文库,能一睹全貌的并不多。

1936年,罗斯就对海南岛做过调查,由于职务上的便利,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大量关于海南岛的资料,并做了资料整理工作,计划开展对海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日本著名汉学家神田喜一郎曾查阅罗斯文库,特别提及文库中“有关海南岛的文献很详尽,连一些非常小的册子也搜罗进去了,形成了同类研究无法匹敌的大宝库”。

1947年,罗斯任职私立海南大学,准备专注于海南岛少数民族的研究,可惜第二年6月18日便病逝于海南。

罗斯研究海南的事业未竟,但他捐赠给海南的文史资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值得今人厚待和尊敬!(胡素萍)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