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双峰县:从渔民到老板 溪口库区渔民华丽转身

[焦点] 时间:2024-05-02 14:49: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18次

原标题:娄底双峰县:从渔民到老板 溪口库区渔民华丽转身

溪口库区渔民上岸吃上“旅游饭”,娄底丽转个个成老板了。双峰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通讯员 周伟华 李琴章 娄底报道

走进娄底市双峰县溪口库区,渔民一条条高等级旅游公路蜿蜒盘旋在湖光山色之中,到老路边的板溪洋楼别墅鳞次栉比,民宿客栈升腾起袅袅炊烟,口库湖中游船穿梭,区渔湖畔黄桃花开灼灼,民华树下的娄底丽转土鸡悠闲地唱着歌……这是一幅多么幸福富足的画卷。

可是双峰身几年前,溪口库区渔民却是渔民另一番景象,他们经历过上岸“失业”带来的到老阵痛和迷茫。他们从捕鱼为生、板溪鼓励网箱养鱼,口库到取缔网箱养鱼、区渔禁止捕鱼,再到保护生态、端起生态饭碗,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这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渔民上岸吃上“旅游饭” 个个成老板

双源村山斗冲地下党支部陈列馆旁边的黄桃基地,桃花收起了夭艳,手指大的桃子错落有致地挂在枝条上,树下的乌骨鸡悠闲地啄食地上的虫子嫩草,“乌鸡寨”寨主成望育正在黄桃树下捡拾着鸡蛋。

“黄桃树下养鸡,林下生银,每年赚得三十多万元,比以前打鱼强多了”。成望育笑着说,他以前跟着父母在水库打鱼,后来也用网箱养鱼,自从2015年取缔网箱、禁止捕鱼后,他曾外出打工养家糊口。2018年,他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便种了五十亩黄桃和油茶林,树下又养起了乌骨鸡。以前总担心销售问题,现在双源村游客很多,山里的土特产都成了俏货。

山斗客栈的老板曾志高也是洗脚上岸的渔民。他曾经捕鱼、网箱养鱼,辛辛苦苦,每年也只够糊口。

自从双源村打造旅游品牌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曾志高夫妇就把自家房屋庭院改造成吃住一体的民宿客栈,主打原生态的竹筒饭品牌。“现在客人多、生意好,有时一天收入达六七千元,他们最喜欢我烧的竹筒饭。”曾志高笑着说,他不仅把家里的鸡鸭、蔬菜卖掉了,还帮助附近的村民销售干笋、干豆角、火焙鱼等土特产。

水府庙生态旅游公司接待大厅里人头攒动,公司策划经理、溪砚非遗传承人刘锡军正在与顾客洽谈溪砚业务。他是溪口茶场的茶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茶为生的茶民全部失业,生活困难,茶民结队上访。后来茶民在政府的支持下,从上山到下水转型,家家户户到水库捕鱼和网箱养鱼,尽管起早贪黑,但收入不足养家糊口。2015年取缔网箱,茶民又一次陷入失业。

“溪口好山好水好风光,具有独特的天然禀赋,我们积极发展溪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吃上旅游饭,再也不会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了。”刘锡军大发感慨地说,溪口茶场转型成旅游景区,渔民上岸转业,纷纷经营民宿客栈、溪砚、游船或土特产销售,家家富裕,个个成了老板。

端起“生态饭碗” 3200名渔民实现脱贫致富

溪口水库是截断涟水而成。涟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也是杏子铺镇的母亲河,上游网箱养鱼、下游机械采沙,两岸排污,让涟水特别是溪口水库的水质变差,环境受损。

近年来,杏子铺镇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该镇河长办向库区生态治理“亮剑”,打击处置“四乱”现象59处、取缔网箱22375口,拆除拦库81个,拆解钓鱼船87艘 、钓鱼平台285个,关闭沿岸猪场21个、排污口1处。当前,投资3500余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全面实现截污纳污,污染防治实现源头治理。该镇投资70余万元,购入垃圾打捞船两艘,购买公共服务,对水库河道进行经常性保洁。成立了水府庙水库管理办公室,抽调执法大队、水利站、畜牧站、派出所的执法人员组成巡逻队,实现常态化巡逻执法,开展非法采砂、水质水污专项整治,湿地建设专项行动。

山青了,水绿了,环境更美了,游客更多了,依托风光旖旎的自然禀赋,发展生态产业,打造旅游名片,溪口荣获湖南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3A旅游景区,双源村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00名渔民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以前是向山里水里抢饭吃,现在是严格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经济,端起‘生态饭碗’,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溪口库区3200名渔民的华丽转身,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结果!”杏子铺镇党委书记王景华说。(汪衡 周伟华 李琴章)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