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恳切建言 垃圾分类其实可以这样办

[综合] 时间:2024-04-29 11:46: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74次

  在奥地利维也纳一名居民家中拍摄的海外华侨华人分类垃圾桶。新华社记者 郭 晨摄

  在上海,恳切可样外国志愿者通过游戏道具,垃圾模拟各类不同垃圾投放。分类杨建正摄(人民视觉)

  自7月1日以来,其实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海外华侨华人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月有余。一些上海市民笑称,恳切可样“这是垃圾什么垃圾”如今成为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灵魂拷问”。而对于许多海外华侨华人来说,分类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其实

  在不少西方国家,海外华侨华人垃圾分类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恳切可样体系,也成为民众习以为常的垃圾生活环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类定居海外多年的其实数名华侨华人在为中国垃圾分类行动点赞的同时,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垃圾?这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不少上海市民面临的困惑,也成为众多网友乃至各大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其实,初到海外生活时,不少华侨华人也曾遇到类似难题。

  “刚到日本时,我们也乱扔过垃圾,但是很快,周围的人就会帮你捡起来。”在东京生活了20多年的刘洪还记得,如果扔错垃圾,周围邻居知道是谁扔的,就会放回他的家门口,并贴上写有注意事项的字条。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也就不再乱扔了。

  在刘洪看来,细致是日本垃圾分类的一大特点。不同种类的垃圾须在特定日期和时段进行处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有差别。以他所在的东京都练马区为例,周一和周四扔可燃垃圾,周二扔瓶子、罐子、塑料桶等可回收垃圾,大家具、家电在内的粗大垃圾则需提前联系处理,并贴上专门的贴纸。此外,为了让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尽快适应垃圾分类,日本的区役所和市役所还会提供专门的手册,社区和房东也会给予相应指导。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初到海外生活时也有相似的经历。“我们开始的确很不习惯,有时直接就把废纸扔进垃圾桶。后来,看到德国民众特别认真地进行分类,我们受到感染,也感到这是自己的一种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逐步将日常垃圾分类细化为厨余垃圾、废纸张、包装材料、废旧玻璃、其他垃圾、特殊有毒垃圾以及大型废弃物等几大类。“德国垃圾分类分得很细,每一项处理起来很便利。”李阿平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关键在于社会习惯的形成。”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孙朕邦介绍,新西兰在垃圾分类方面同样有非常细致的标准。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在他生活的奥克兰市,当地政府还会免费向市民推广含有蚯蚓的“有机垃圾分解桶”,市民可以用这些分解桶将垃圾降解成肥料,用于灌溉自家花园或菜圃。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