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晚上难见璀璨群星?交大学子调研关注城市光污染

[综合] 时间:2024-04-28 06:49: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34次

原标题:为什么现在的为什晚上污染晚上难见璀璨群星?交大学子调研关注城市光污染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9月8日报道:儿时推开窗抬头就能看到的璀璨星空,如今已经是现的学调难得一见了,其根源就在越来越严重的璀璨夜间光污染。今年,群星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研关一群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了“寻找璀璨星空--上海城市光污染调研”社会实践专题活动,注城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光调研和实地考察。

在此次调研中,为什晚上污染实践团分别在南汇嘴观海公园、现的学调滴水湖观景台和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这三个有代表性的璀璨地点进行了户外观测;同时,结合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1.56米天文望远镜从1994年开始累积的群星观测数据,定量分析城市光污染20几年来的研关发展历史,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分析城市光污染问题。注城

光污染:人类健康的市光隐形杀手

对于夜间光污染的危害,公众还没有形成普遍认知,为什晚上污染这与光污染本身的特性有关——无污染物残留、无显著症状,一些专家把光污染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当前,过度的城市亮化工程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公害,不仅会影响公民生理心理健康、城市生态环境和天文观测等科研项目,也与城市绿色发展的规划相矛盾。

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组织,如:国际照明委员会 、国际暗夜协会 、国际天文学会等呼吁公众对光污染引起重视,倡导学者对光污染及其危害深入研讨。但由于缺乏指导性的研究数据导致光污染的防治止步于指引、倡导型文件,鲜有明确的法律来控制夜间光污染。

作为一个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合理规划夜景灯光和照明设施的使用,如何建立光污染整治的标准,是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思考的。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一直持续关注城市光污染问题。多年来,学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前往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参观学习。去年,学院实践团奔赴云南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今年,为了定量认识上海光污染情况,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刘成则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邵正义研究员为实践团队成员开展了光污染数据分析指导培训。邵正义老师向实践团成员重点介绍了1.56米望远镜积累的20多年的观测数据,以及如何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测量夜天光亮度来反映光污染情况。在邵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对佘山观测站1994年至今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处理,通过恒星亮度,对光污染程度进行了定标,并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光污染在过去20余年的变化趋势。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积极科普回馈社会

多年的实践中,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团队走访了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贵州射电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云南天文台等观测台址,实践历时500余小时,总计覆盖1000余人次。今年,经过充分前期准备,实践团于8月1日至3日分别赴南汇嘴观海公园(上海最佳的观星地点之一)和滴水湖(近即将开放的上海天文馆)开展户外观测活动。团员分工合作,在不同赤经、赤纬中选取可见度较好的天体,通过专业设备拍摄星空照片以备后续光污染测量。同时,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地区的光污染情况,实践团于8月17日前往位于市中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再次进行观测。实践过程均在野外通宵观测,同学们采取分组轮流值班的方式值夜观测。

在天文观测的同时,实践团也开展了小型的“路边天文”活动。团队在活动区一侧另设小型望远镜,供有兴趣的路人使用,并向公众普及介绍光污染的基本知识及其影响。除普通游客驻足观看外,不时有天文爱好者主动前来与团员探讨天文知识,交流上海光污染的情况。在交流中,实践团得知,许多市民都对星空充满了兴趣,但平时难有机会欣赏到夜空的魅力。

9月3日,物理与天文学院举行了“寻找璀璨星空--上海城市光污染调研”研讨会。社会实践团团员向到场的嘉宾、老师与同学就社会实践情况进行了汇报,就上海光污染的治理与改善措施进行了咨询和讨论,并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

上海市人大代表许丽萍总工程师,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文明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熊竞研究员等专家对实践成果表达了肯定。与会专家希望实践团在今后能够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将城市光污染研究的课题做得更广更深,不仅仅从“看星星”的角度来看地上的光污染问题,还要从城市管理、生命科学等角度来提出切实的光污染治理建议,为光污染这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添上属于自己的一笔。(傅文婧)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